第2章 过去的历史(这个章 是铺垫世界观)
与其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过去的历史(这个章 是铺垫世界观),贵族学院小说全文免费阅读,与其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帝国,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历经千辛万苦所创立,建国之初定都于南京,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见证了大明王朝早期的辉煌与繁荣。然而,到了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出于战略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毅然决然地将都城迁至北京,这使得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如今的明帝国,东边紧邻着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波涛汹涌的海浪拍打着漫长的海岸线;西边和北边则被满清势力所环绕;南边则与英国属印度以及法属缅甸接壤。
历史上的明帝国曾值“小冰河期”这一特殊气候时期,天灾频繁降临,粮食歉收,民生艰难。与此同时,朝廷内部的官员们大多尸位素餐,只知贪图享乐,贪污腐败之风盛行,严重侵蚀着国家的根基,又恰好明帝国刚好迎来了几位志大才疏的皇帝。而在国家外部,皇太极领导下的后金政权日益崛起,对明朝边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这样的明帝国亡国似乎成为了唯一的答案。
在如此内外交困的局势之下,明朝失去了其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京师陷落,皇帝自缢,清人入关。正当整个明国陷入一片混乱、分崩离析之际,撤退至长江以南的明昭宗朱由崧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明昭宗朱由崧深知要想重振大明雄风,必须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重拾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于是他大力推行一心为军的政策,将恢复失地以及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视为整个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
对内,明昭宗积极与那些依然忠心耿耿效命于明室的将领们建立联系,逐步掌控军权。同时,他大幅提升武将的地位,以此来制衡文官集团,尤其是极力打压以东林党为首的朋党势力,有效地遏制了党争对于朝政的恶劣影响。此外,他还以身作则,亲自前往应天府(今南京),与士兵们共同参与城防工事的修筑工作,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就在同一日,明昭宗面向天下百姓,放下帝王的尊严,谦卑地躬身行礼,并振臂高呼那一句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名言:“复汉家之衣冠,造太平之世!”
明昭宗朱由崧开仓放粮,重拾《大明律》。监守自盗仓库钱粮者,一贯以下杖八十,四十贯处斩。收受贿赂者,并对行贿人枉判者受财八十贯,处绞刑。收受贿赂,但没有对行贿人枉判者,受财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话说那时候南明实际控制土地还有三千里吗?)收取不当财物者,视情节轻重而定。监察官员贪污受贿罪加二等。犯赃满六十两以上者剥皮装草,立于官府公堂,以示警戒。
同时朱由崧发放“赎罪卷”,每名贪污官吏只需上交贪污的金额与土地的三分之二来购买“赎罪卷”那么就可以不被《大明律》直接处罚。当然交不交权利在于官员自己,但是最好不要让锦衣卫或是内厂查到,否则就不是三分之二那么简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