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手榴弹背后,姥爷的故事与家庭的牵挂
坛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手榴弹背后,姥爷的故事与家庭的牵挂,omega纯生双腿大开胎头坠落,坛颠,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在那个寂静而又充满紧张气氛的夜晚,日本人刚刚结束了对深山的扫荡行动,疲惫不堪地拖着沉重的步伐返回营地。他们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此时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途经麻园村附近时,会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
姥爷带领着一群勇敢无畏的八路军战士,早已埋伏在半山腰处。他们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猛兽,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当敌人进入射程范围后,姥爷果断下达命令,刹那间,枪炮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耀眼的火光照亮了夜空,将山梁上方蜿蜒如蛇状的天空染得通红,宛如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去,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当时的姥爷正处于身强力壮的年纪,反应迅速且动作敏捷。就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只见他身形一闪,如猎豹般飞身而起,迅猛地抓起一颗手榴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都倾注在这颗手榴弹上。然后,他用尽全身力气,将这颗手榴弹狠狠地朝着山谷下方的日军队伍掷去。那颗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如同一条愤怒的火龙,准确无误地砸在了一名少佐的腰间。只听得“哎呀”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长空,那名少佐瞬间倒地不起。他的身体扭曲着,痛苦地呻吟着,旁边几个侥幸存活下来的小日本见状,惊慌失措地连忙上前,七手八脚地将受伤的少佐拖离现场。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与慌张,仿佛见到了死神一般。
尽管这次袭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对于姥爷来说,心中却始终留有一丝遗憾。许多年过去了,每当姥爷回忆起那场激战,都会指着那颗已经生锈的手榴弹感慨万分:“要是当时我能记得拉弦,那几个小鬼子可就彻底完蛋啦!可惜啊,错过了这么个立功的大好机会……”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懊悔,但更多的是对那段战斗岁月的怀念。然而,正是因为有像姥爷这样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最终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的安宁。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成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土制手榴弹,这个承载着姥爷辉煌历史的物件,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它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姥爷英勇无畏精神的象征。每当李贺看到它,心中便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仿佛看到了姥爷当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
姥爷的身体可是一直不好,长期以来,断断续续地被病痛折磨着,有着三长病腿的困扰。李贺和父亲在王屋乡里教书学习,父亲在讲台上辛勤耕耘,传授知识;李贺则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而母亲则留在家里,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她不仅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还要伺候几亩地,春耕秋收,整日在田间劳作,半腿泥半身水。尽管生活艰辛,但母亲始终乐观面对,把小日子过得别样有滋味。她用勤劳的双手,为家人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姥爷一旦有个头疼脑热,母亲便焦虑万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与关切。大舅舅母也很是操心,他们常常前来探望,询问姥爷的病情,为姥爷提供帮助。小姨在大路离得近,更是三头两头地往家里跑,她总是带着一些生活用品和药品,希望能让姥爷的病情有所好转。然而,姥姥的病却日益加重,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还是病卧在床,无法下地行走。家庭的重担仿佛一座大山,压在了亲人们的肩上。
李贺和父亲赶到麻园去看姥姥的时候,姥爷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他静静地躺在床上,面容憔悴,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期待。当李贺来到他的床前,姥爷伸出颤抖的手,轻轻地摸着李贺的头,沙哑细弱地说:“我的贺娃可来了”,他的声音微弱却充满了慈爱。他喃喃着,仿佛在回忆着李贺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然后,缓缓地咽气了。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整个房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大人们悲天哭地哭,母亲的哭声更是悲怆凄凉,那哭声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充满了无尽的悲痛。拥挤奔涌的哭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将阳光的灿烂都化学成天上黑云压城的雨幕。母亲一边哭一边喊:“我的爹呀,也我的苦命的爹呀”“妈妈呀,我的可怜的爹呀,老天爷,你让我去哪找我的亲爹啊啊啊”,她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流淌,湿透了衣衫。李贺几个小字辈看着母亲哭,也不由自主地哭着叫着“姥爷,姥爷……”“爷爷……”他们的哭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悲伤的挽歌,在房间里回荡,让人肝肠寸断。这场生离死别,成为了李贺心中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也让他更加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