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被权力碾碎的人生梦,他能否逆风翻盘?
坛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被权力碾碎的人生梦,他能否逆风翻盘?,omega纯生双腿大开胎头坠落,坛颠,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孔建却不屑一顾地将材料扔在一边,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冷笑,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说道:“你以为这是凭本事就能晋升的吗?有些事情,你还是太天真了。在这个圈子里,关系和人情才是硬通货,你再怎么努力,也抵不过人家背后的人脉。别白费力气了,识相点,按规矩办事。”他跷起二郎腿,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眼神中满是傲慢与轻蔑,那神态仿佛在向父亲宣告他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的绝对掌控。
父亲看着孔建那副嘴脸,只觉一股热血直冲脑门,双手紧紧握拳,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留下一道道月牙形的血痕,仿佛要将内心的愤怒都通过这疼痛来压抑。他的胸膛剧烈起伏,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强忍着即将爆发的怒火。此刻,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弥漫着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息。父亲心中清楚,与孔建这样的人争辩,不过是对牛弹琴,可他又怎能眼睁睁看着那些兢兢业业的老师们被埋没,看着教育的公平被肆意践踏?
后来,孔建突然宣布不让父亲分管小学业务,转而让他去王屋学区当校长。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父亲头上。父亲听到这个决定时,整个人愣住了,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诧异和难以置信,随后,他的眼神迅速变得坚定,像是在心底暗暗发誓,就算是荆棘满途,他也要在这片艰难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天。
王屋学区宛如一座被遗忘的孤岛,情况错综复杂,教学资源极度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得如同风中残烛,此前几任校长都在这重重困境面前铩羽而归,干不长久。学校的教室破旧得像饱经沧桑的老人,屋顶漏水,每到雨天,教室里便摆满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滴答声不绝于耳;墙壁开裂,仿佛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桌椅板凳残缺不全,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苦难。
父亲到任的第一天,走进教室,看到眼前这番景象,他的心猛地一揪,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中满是忧虑和心疼。他缓缓伸出手,轻轻触摸着开裂的墙壁,粗糙的墙面摩挲着他的手掌,仿佛在向他倾诉着这里的艰辛。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切,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绝不退缩。
当天,父亲就召集全体教师开会。他站在讲台上,挺直了腰板,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位老师,声音洪亮而有力:“我知道这里条件艰苦,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但孩子们的教育不能等,他们是我们的希望之光。我们要一起努力,用我们的信念和汗水,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哪怕只有一丝微光,我们也要让它变得明亮。”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那光芒如同火炬,点燃了老师们心中快要熄灭的热情。老师们纷纷抬起头,原本黯淡的眼神中也燃起了一丝希望,虽然他们的脸上还带着疲惫和迷茫,但父亲的话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让他们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在王屋学区的第一堂课,父亲发现教室窗户糊的竟然是农药包装袋。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凝重,眉头紧紧皱起,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他深知,这不仅影响教学环境,更可能危害孩子们的健康。当他试图更换新玻璃时,运送材料的驴车“意外”翻进山沟。听到这个消息,父亲只觉一股怒火直冲头顶,他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嘴唇微微颤抖,心中明白这背后或许又是某些人在暗中捣鬼,企图阻止他改变这里的现状。
最让他痛心的是在教师宿舍发现成箱的盗版教材。他拿起一本教材,轻轻翻开,看到字迹模糊的扉页上,“王恩印刷厂”的红色印章像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父亲的手紧紧地攥着教材,手背上青筋暴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和愤怒,这些盗版教材,就像一把把钝刀,正在慢慢割破孩子们的未来。那个飘雪的清晨,父亲蹲在煤炉旁逐页校改错别字,呼出的白气在劣质纸张上凝成水珠,将“祖国”晕染成“祖囯”。他的手指因为寒冷而冻得通红,甚至有些僵硬,但他依然认真地辨认着每一个字,仔细地修改着,每一笔都倾注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责任,仿佛在与这些阻碍孩子们教育的黑暗势力做着一场无声却坚定的抗争。
父亲开始四处奔走,争取资金和资源。他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上,拜访村里的富户。每到一户人家,他都会先整理一下自己略显破旧的衣衫,然后礼貌地敲门。门打开后,他满脸堆笑,眼神中充满期待,言辞恳切地说明来意:“您好,我是王屋学区的校长,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命运,希望您能伸出援手,给他们一点帮助,让他们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可换来的却常常是对方冷漠的回应和毫不留情的拒绝。有的富户甚至不等他说完,就“砰”地一声关上了门,扬起的尘土模糊了父亲的视线,但他只是默默地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转身走向下一户人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孩子们,我不能放弃。
他还多次前往县教育局,向上级反映学区的困难。在教育局的走廊里,他来来回回地奔波于各个办公室之间,脸上带着焦急和期待。面对的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和推诿的言辞,有人不耐烦地挥挥手,让他去找别的部门;有人则敷衍地应承着,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但父亲没有气馁,他一次又一次地争取,详细地阐述王屋学区的困境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光芒是他对孩子们的承诺,是他在黑暗中坚守的灯塔。
在父亲不懈的努力下,王屋学区终于迎来了转机。一些爱心人士被父亲的坚持所打动,纷纷伸出援手,捐赠了一批教学设备。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也被父亲的热情感染,主动加入到修缮校舍的队伍中。大家齐心协力,搬砖运瓦,修补屋顶,粉刷墙壁。父亲亲自爬上屋顶,和工人们一起劳作,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将脸上的灰尘冲出一道道痕迹。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希望和喜悦,看着逐渐焕然一新的校舍,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那未来就像初升的朝阳,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屋学区的条件逐渐改善。崭新的桌椅被搬进教室,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课桌上,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父亲还组织教师们开展教学研讨,他亲自带领老师们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大家创新教学模式。课堂上,他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解着知识,眼神中充满了热情和专注,时而提问,时而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们积极互动,整个教室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那氛围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然而,父亲的努力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李孔和王恩等人对父亲的成绩视而不见,反而变本加厉地刁难。他们在各种场合诋毁父亲,给学区的后续发展设置重重障碍。有一次,上级拨下一笔教育经费,在他们的暗中操作下,这笔经费被大幅削减,王屋学区只得到了极少的一部分。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迷茫,但很快又坚定起来,他告诉自己,无论多么困难,都不能放弃这些孩子,他在心中呐喊:“我一定要为孩子们守住这最后的希望,绝不让他们的未来被黑暗吞噬。”
李贺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和心疼。他主动承担起家里的一些家务,减轻父亲的负担。夜晚,李贺会陪着父亲坐在院子里,听父亲讲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月光洒在父子俩身上,勾勒出他们坚毅的轮廓。李贺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父亲的骄傲,为改变家乡的教育现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看着父亲,眼神中充满了崇拜和坚定,说道:“爸,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等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为家乡做贡献。”父亲微笑着摸了摸李贺的头,眼中满是欣慰:“好儿子,爸相信你。”
夜深人静时,父亲常常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奶奶临终前那满含期许的目光,想起驻村时和村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也想起一路走来所遭遇的种种不公和挫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困惑,但很快又变得坚定起来,那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是他前进的动力。他轻轻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凝视着远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那希望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月光洒在父亲的脸上,映出他坚毅的神情。他轻轻合上手中的书本,站起身来,走向教室。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学习,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父亲站在教室门口,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孩子们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父亲深吸一口气,走进教室,开始为孩子们讲解新的知识。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眼神中充满了热情和希望,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感染力。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回应,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积极地与父亲互动。教室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仿佛一切困难都被抛在了脑后,此刻,这里就是知识的殿堂,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李贺站在教室外,看着父亲的身影,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父亲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乡村的孩子们点亮了希望的火种。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父亲都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心中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关怀。
夜色渐深,教室里依然灯火通明。父亲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在为乡村的孩子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李贺默默地站在教室外,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他知道,父亲所做的一切,将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他自己,也将以父亲为榜样,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追逐梦想,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懈努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