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6章 再议同源,停电插画,古月墨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居正展开《工器协防三策》卷轴,宝船与羽人独木舟并列的纹样间,赫然夹着羽人长老手绘的「工器共生图腾」。「第一策增设钟鼓楼,实为重建永乐年间「工器烽火台」遗址;第二策授羽人祭司职衔,乃恢复洪武朝「诸番工匠入仕」旧制;第三策联合巡航,」他望向窗外信鸽群,尾环双色铜环闪烁如星,「不过是让当年郑和舰队与羽人商船的护航传统重现于世!」
司礼监急报官闯入时,信鸽竹筒的「玉米神」封蜡还带着阿巴拉契亚的雾气:「陛下!羽人斥候在黑十字会旧工坊发现永乐年号砖!」徐光启接过拓片,玛雅文「工器归宗」与汉文「永乐十七年造」相互印证,「此乃陈宣后裔为躲避屠杀所筑,陛下请看——」他指着砖缝间的防铅涂层,「正是《天工开物》记载的「石灰-橡胶」复合工艺!」
朱载钧将验铅镯轻放御案,镯面与钟鼓楼浮雕的共振波在《天下工器图》上投下蛛网般的光影——那不是控制之网,而是文明共生的脉络。「准奏。」他的声音如黄钟大吕,「赐羽人部落「工禾纹协防弩」时,务必附上冶铜工坊图纸与防铅手册。告诉他们:大明钟鼓楼的黄钟律十五击,既是丈量天道的尺度,也是召唤天下匠人的号角!」
退朝时,徐光启与张居正驻足钟鼓楼下,听着信鸽群与黄铜管共鸣的和鸣声。张居正望着羽人信鸽尾环的羽蛇神图腾,低声道:「当年郑和船队教会羽人用星象导航,今日他们用青铜晷仪反哺《大统历》修订——这才是真正的工器同源。」徐光启轻抚腰间羽人赠予的青铜佩饰,其纹路与工禾纹形成微妙的数学对称:「首辅可知,羽人「五日祭」的频率,恰好是黄钟律的谐波?这不是巧合,是文明共振的必然。」
蒸汽钟鼓楼的第十五击轰鸣中,朱载钧在《工器监日志》写下:「蛮夷以刀枪夺地,中华以工器聚心。今羽人归宗,非因威服,实乃技同脉、心同源也。」窗外,羽人使团的独木舟正驶入南京港,船首的「工器同源」旗与宝船浮雕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恍若永乐年间的文明盛景重现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