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九月病历:父亲的怀表停在三点十七分》,医河长路,青灯轻剑斩黄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月病历:父亲的怀表停在三点十七分》
校道上飘着细碎的桂花,顾承川的白衬衫第三颗纽扣始终扣得端正,左胸口袋里的老式怀表随着步频轻磕锁骨,像块淬了冰的金属胎记。这是二〇〇〇年九月一日,他攥着卷边的临床医学系录取通知书,在解剖楼前站成棵倾斜的银杏 —— 通知书右下角洇着块浅黄水渍,是母亲昨夜抹泪时碰翻的搪瓷杯留下的印子,杯沿还印着 “北京同仁堂” 的暗纹。
怀表突然发出卡顿的滴答声。他摸向表盖的指纹凹槽,触到父亲临终前反复摩挲的毛边,消毒水气味从记忆深处翻涌上来:那年深冬的通州镇医院,输液管在父亲青紫色的手背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床头电子钟的绿字跳成 3:17 时,老人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把温热的怀表按进他掌心:“川川,去学医。” 带着京腔的尾音还没落地,监护仪就发出绵长的蜂鸣。
“承川!” 远处传来男生的呼喊。同班的周野甩着篮球跑过来,球衣后背印着歪歪扭扭的 “外科圣手”—— 昨晚新生群里他刚发过豪言壮语,带着点南城胡同里的混不吝。顾承川松开攥紧的怀表,指腹在表盖上按出个浅红的印子:“早。” 他的普通话带着点西城胡同里的利落,尾音总比别人短半拍。
周野的目光落在他绷直的肩线上:“别这么严肃,解剖楼又不是停尸房 ——” 话没说完就被自己的喷嚏打断,“我靠,这股福尔马林味怎么跟长在鼻子里似的?”
顾承川没接话。他望着解剖楼正门上方的大理石浮雕,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蛇杖在晨光里投下阴影,恰好落在通知书上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誓言上。怀表再次轻磕锁骨,这次他数清了心跳与表针的节奏:七十八次呼吸,与父亲临终前监护仪的最后数值分毫不差 —— 那年他们住在通州的平房,胡同口的老槐树总在深夜筛下月光,照在父亲枕边的搪瓷缸上。
穿过走廊时,消毒水与防腐剂的气味愈发浓重。墙角立着具石膏人体模型,胸腔剖面的红色血管像凝固的岩浆。顾承川的手指无意识地蜷曲,模拟起持握解剖刀的姿势 —— 这是他暑假在宣武医院见习时,偷瞄外科医生手术台记下的手势。父亲葬礼那天,他躲在病房后巷看见主刀医师解下的橡胶手套,指尖还沾着未擦净的血渍,而远处胡同里传来鸽哨声,惊飞了电线上的麻雀。
“同学,新生报到处在三楼。” 戴黑框眼镜的学姐抱着一摞教材路过,忽然驻足盯着他的口袋,“你的怀表链开了。” 她的普通话带着点江浙口音,尾音像浸了桂花蜜。
他慌忙按住表链末端的银扣,那是父亲亲手焊接的修补痕迹。学姐递过枚回形针:“先用这个固定吧,我爸也有块老上海牌,走针总比北京时间慢三分钟。” 说话时袖口滑下,露出腕间细巧的苏绣腕带,针脚密得像西湖的涟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