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章 《心外膜的茧纹显影》,医河长路,青灯轻剑斩黄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心外膜的茧纹显影》
心外科手术室的无影灯在傍晚六点十七分突然轻微偏移,顾承川的无菌手套贴着患者心外膜,机械臂的 3d 扫描线正以 0.01mm 精度测绘心肌表面。就在激光束扫过左心室后壁时,他瞳孔猛地收缩 —— 那些被 AI 标记为 “正常褶皱” 的心肌纹理,竟在冷光下显影为左手薄茧的拓片,每道凹痕都精确对应着训练模型的 “致命缺口”。
“别依赖屏幕。” 陈立仁的声音像块淬了冷钢的手术刀,从观摩室玻璃后传来。老人的生锈听诊器擦过顾承川的肩章,金属摩擦声惊醒了沉溺在数据流中的神经,“1965 年洪水,我在漏雨的帐篷里缝心包,靠的是指尖数心跳 ——” 他举起听诊器,听头的绿锈在玻璃上投下 75 度角的影,“机器看不见的,你的薄茧记得。”
顾承川的喉结滚动。患者心外膜的褶皱此刻在他眼中突然具象化:第一道浅凹是小满硬币项链的红绳勒痕,第二道棱起对应李建国的淋巴结硬茧,第七道环形沟纹,竟与父亲手术记录里 “老槐树年轮缺口” 的手绘完全重合。这些被机械臂视为 “组织变异” 的细节,在薄茧的记忆里,是三十年来每个患者留在他掌心的体温印记。
“顾医生,调整机械臂角度。” 主刀医生的指令带着不耐。
但顾承川的左手已先于意识动作,薄茧隔着两层乳胶手套,在患者心外膜上方划出弧形 —— 那是训练时缝合 “室缺” 的经典轨迹,此刻却与心外膜的茧纹拓片严丝合缝。更震撼的是,当指尖阴影落在第七道沟纹,患者的心电图突然出现 0.2 秒的 St 段压低,与 1998 年顾修平抢救王秀英时的波形完全一致。
“触诊。” 陈立仁的钢笔尖敲在玻璃上,恰好挡住机械臂的激光瞄准点,“当年我们用指腹丈量心包积液,误差不超过两毫升 ——” 他突然拉开观摩室门,消毒水气味卷着旧书的霉味涌来,“你的薄茧不是装饰,是三十个春夏秋冬在掌心结的痂。”
顾承川的左手本能地蜷曲,想起父亲急救手册里用红笔圈住的 “心外膜触诊法”:指尖垂直按压,感受心肌震颤的阻尼感,就像老槐树的年轮在掌心舒展。当他隔着纱布轻触患者心尖,薄茧传来的震动突然分解成清晰的频率 —— 三短一长,是结核性心包炎的残余粘连;两长两短,是先天性房缺的分流杂音。这些被监护仪视为 “背景噪音” 的细节,在掌心记忆里,是陈立仁三十年前在洪水帐篷里教给他父亲的、属于人的诊断密码。
“左心室后壁有 0.3cm 的纤维黏连,”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混着 1965 年的雨声,“藏在第七道茧纹对应的沟纹里 —— 和 1992 年您给结核病人做的病灶清除术位置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