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章 《问诊单的语速波形》,医河长路,青灯轻剑斩黄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问诊单的语速波形》
呼吸科问诊室的拾音麦在天花板投下阴影,顾承川的白大褂第三颗纽扣空着,语音识别系统的进度条在平板上匀速前进,将农民工李建国的主诉切割成标准的 “现病史”“既往史” 模块。
“咳…… 咳得像钻机卡了链条。” 李建国的喉结在褪色的工牌下滚动,工装袖口的煤灰渗进问诊单,“晚上平躺时,胸口像压着半块煤……”
平板突然弹出提示:“语速波动>正常范围,建议重新采集。” 顾承川皱眉看着波形图,算法将喉结颤动产生的低频震颤归为 “环境噪音”,却没识别出那是矽肺病人特有的 “煤尘颤音”—— 频率 12hz,与父亲急救手册缺角处画的煤尘沉积波形图,分毫不差。
“顾医生,” 规培生小林指着监控录像,“患者说话时,甲状软骨运动幅度是正常人的 3 倍……”
陈立仁的老北京牌钢笔突然敲在拾音麦上,缺纽扣的白大褂带起的风,吹散了李建国肩头上的煤灰:“1975 年在门头沟,我用听诊器听见过这种颤音 ——” 他突然凑近患者,钢笔尖在喉结旁画出 12hz 的正弦曲线,“每一声咳嗽,都是肺里的煤渣在敲梆子。”
顾承川的喉结跟着颤动。他想起父亲的急救手册,1998 年抗洪版的 “矽肺诊断” 章节,边角处贴着张煤尘波形图,曲线拐点标着:“喉结颤动 = 肺部震动的体表显影”。此刻李建国的喉结,正以相同频率撞击衣领纽扣,与他工装口袋里的矿工证编号 “007” 共振。
“把语音识别关了。” 陈立仁的钢笔划过 “噪音过滤” 选项,“1965 年抗洪,我们靠喉咙的震动频率判断溺水者肺里的泥沙量 ——” 他突然撸起袖子,前臂内侧的煤尘沉积斑与李建国的喉结运动轨迹,在问诊室灯光下形成镜像,“机器滤掉的不是噪音,是三十年井下的爆破回音。”
李建国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矿工证,金属边缘的凹痕正是 1998 年顾修平刻的求救信号。顾承川这才注意到,患者说话时,锁骨上窝的肌肉会规律性收缩,带动喉结画出特定弧度 —— 那是长期使用防尘口罩导致的代偿性呼吸,算法却将其视为 “无关肢体语言”。
“老李,” 陈立仁突然用钢笔尾端轻叩患者胸骨,“咳的时候,把右手放在我手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