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章 《凌晨三点的止血带》,医河长路,青灯轻剑斩黄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生理盐水第三次接触伤口,少女突然抓住顾承川的白大褂,袖口的粉笔灰蹭到她的手背:“叔叔的袖口,有我爸办公室的味道。”
母亲的啜泣声在走廊响起,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便利贴,上面写着:“宝贝,妈妈陪你冲刺最后 15 天”—— 背面是被划掉的 “对不起,周末又要加班”。
顾承川的薄茧触到便利贴的毛边,发现边缘画着极小的红绳结,与沈星遥此刻编的完全一致。“郑义,” 他望向 AI 屏幕,“把缝合速度设定为患者眨眼频率的 1.1 倍。”
实习生的手指在键盘悬停:“顾老师,这是您第一次用心理数据校准方案。”
“因为她需要的不是最快的愈合,” 顾承川看着少女逐渐放松的眉头,“而是让每个针脚都像妈妈迟来的拥抱。”
沈星遥的红绳在腕部绕出松紧适宜的结,绳尾的铃铛轻响:“我中考前怕黑,妈妈就用红绳在我手腕系个结,说每个结都是她的晚安吻。”
凌晨五点,伤口终于处理完毕。少女盯着沈星遥编好的红绳手链,突然把便利贴按在胸口:“妈妈,其实我……”
母亲的泪滴在红绳上,顾承川看见她后颈的纹身,与少女手腕的缝合轨迹完全一致 —— 那是他为 38 号伤员设计的、象征破茧的螺旋纹。
“顾老师,” 江凛的声音从病理科传来,“伤口渗出液里的血清素浓度上升 40%,这是首例通过情感干预缓解压力的案例。”
顾承川望向窗外,晨光不知何时漫进走廊。沈星遥正在给少女演示红绳手链的戴法,郑义蹲在旁边调整 AI 模型的界面,让数据显示更柔和。他突然想起父亲的话:“真正的医者,要学会在伤口里,看见患者没说出口的疲惫。”
这一夜,他在病程记录写下:“凌晨三点的止血带,是藏在渗血里的、最沉的倒计时。当少女的伤口显影出红笔的分数,当便利贴背面的字诉说着加班的无奈,我终于懂得,医学的温度,从来不在器械的精度,而在像沈护士那样,愿意用红绳编出勇气;像郑义那样,把数据调成陪伴的色调;像每个医者那样,在处理伤口时,也轻轻接住孩子眼里的星光。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倒计时,那些藏在伤疤深处的疲惫,才是最需要愈合的伤 —— 而我们的手,必须学会在技术之外,成为承接星光的、最温暖的掌心。”
消毒灯亮起时,顾承川看见沈星遥正在用红绳将少女的便利贴绑在护士站,绳结的影子投在地面,形成 “倾听” 的形状。他知道,这场关于倒计时与星光的故事,远未结束 —— 就像急诊室的灯永远亮着,而他们的手,终将在每个凌晨,成为接住那些未说出口的压力的、最温暖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