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陈诚:委座这是停战条约,不如我们把精力放在忻口会战吧
孙苏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0章 陈诚:委座这是停战条约,不如我们把精力放在忻口会战吧,乖软美人的婚后日常BY,孙苏中,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学生们走上街头,高举着“抗日救国”的标语,进行抗日宣传。
他们用激昂的声音,号召大家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年轻的脸庞上,满是对国家的热爱与对侵略者的愤怒。妇女们则日夜赶工,在昏暗的灯光下,为前线将士缝制棉衣、制作干粮。她们的手指被针线扎破,鲜血滴在布料上,但没有一个人喊疼,心中只有对将士们的牵挂。一位年迈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拿着自己积攒多年的银元,交到募捐处:“孩子们在前线打仗,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上忙。”
而在南京,蒋介石收到陈诚的信件后,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将信件放在桌上,又把之前关于淞沪和忻口的战报、军事分析等文件都摊开,一一对照查看。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在地图上比划着,试图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何应钦得知陈诚再次建言后,也来到蒋介石书房。“委座,陈诚此举虽有他的道理,但淞沪防线若不增援,一旦有失,南京便危在旦夕。”何应钦语气中满是忧虑,“而忻口会战,我们固然要重视,但也不能顾此失彼。”
蒋介石微微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地图上:“敬之,我明白你的担忧。只是如今局势复杂,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淞沪停战协议若真能限制日军行动,那我们在淞沪的兵力部署或许可以调整。但忻口会战的危急情况,也容不得我们忽视。”
两人正说着,布雷走进来,汇报了最新收集到的日军在华北和淞沪地区的兵力调动情况。蒋介石接过情报,仔细研读。日军在华北有明显增兵迹象,而在淞沪,虽有小动作,但并未大规模增兵。这让蒋介石心中更加纠结,决策也变得愈发艰难。
此时,在忻口前线,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日军的坦克、飞机不断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我军将士们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抵抗。许多战士倒下了,但又有更多的战士冲上去,填补防线的缺口。指挥官们嗓子都喊哑了,仍在鼓舞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在这样的局势下,蒋介石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再次召集军事会议,将领们齐聚一堂,气氛凝重。蒋介石缓缓开口:“诸位,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陈诚的提议有可取之处。我们将部分原本准备增援淞沪的兵力调往忻口,加强忻口会战的力量。但淞沪防线也不能放松,要继续利用现有兵力和地形优势,做好防御。”
何应钦虽仍有疑虑,但也明白在当前局势下,这或许是相对平衡的决策,便点头表示服从。会议结束后,调兵命令迅速下达。部队开始秘密调动,朝着忻口方向进发。
在淞沪前线,陈诚收到命令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这一决策的艰难,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并未减轻。他一方面组织部队交接防务,将部分兵力安全撤出准备调往忻口;另一方面,对留下的部队进行重新部署,确保淞沪防线的稳定。
而在忻口,将士们得知有援兵即将到来,士气大振。他们在阵地上高呼:“坚决守住忻口,不让鬼子前进一步!”那激昂的口号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日军指挥官发现我军兵力调动后,也开始调整战略。他们试图加快在忻口的进攻节奏,赶在我军援兵到达前突破防线。于是,新一轮的激烈战斗打响了。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整个战场,遮天蔽日。
陈诚在淞沪密切关注着忻口会战的进展,他的心也随着战报的传来而起伏。他知道,这一战,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但他坚信,只要中国军人团结一心,定能抵御住日军的进攻,为抗战迎来新的转机。而在南京,蒋介石也在时刻关注着两个战场的动态,他的目光中满是焦虑与期待,期待着胜利的曙光能早日照亮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