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9章 这小子像王猛吗?,娇软美人,破贼校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小子像王猛吗?
这小子像王猛吗?</p>
“殿下!”潘应龙脸色凝重地答道,“草民遍阅史书,发现历朝历代,初期时南征北战,却政通人和,一到中期停下来休生养息,就弊端百出,沉疴越积越深,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最后岌岌可危,陷入乱世之中。</p>
草民冥思苦想,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p></p>
历朝历代,也有许多大才,革新除弊,意图力挽狂澜。前汉桑弘羊,前唐刘晏、王叔文,前宋范仲淹、王安石,可是他们如同是裱糊匠,裱得了一时,却裱不了一朝。</p></p>
原因究竟出在哪里?”</p></p>
朱翊钧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p></p>
“草民从杨公公那里,听到太子殿下关于财税度支,与历朝历代兴衰的关系高论,马上有所顿悟,敬佩到五体投地。</p></p>
草民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财税度支日渐败坏?草民想到了许多原因,田地兼并、财富集中、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吏治败坏、贪腐怠政懒政,科试把持在士林世家手里、不再是择优录才,朝廷风气败坏、官场蝇营狗苟,投机钻营者平步青云、有德有才者有志难报.可是这些弊端根源来自哪里?历朝历代,包括国朝初立时,这些弊端有没有,草民觉得肯定也有,可是却被压制住了。</p></p>
为什么会被压制住?为什么到了偃武休兵、休养生息时,却压制不住,猛地爆发了?草民百思不得其解。”</p></p>
朱翊钧不动声色,但是心里却对潘应龙刮目相看。</p></p>
确实是大才,看问题的角度刁钻啊。</p></p>
虽然他受时代的桎梏,没有办法跳出来看,但是能想到这一步,已经十分不容易了,在这个年代属于异端。</p></p>
“草民有一天坐船从宁波回上海,看到海天一色、浪潮层叠,猛地有所顿悟。</p></p>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p></p>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
这一切在于一个势。</p></p>
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如同大江奔流向东,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它带着向前走,虽然中有阻碍,却势不可挡!</p></p>
死水一潭、暮气沉沉,那就如同养蛊一样,你咬我,我咬他,大家争田地、争财富、争官位、争权势,互相咬得死去活来,可吃苦的还是百姓。百姓终究不是韭草鸡羊,任意割宰却不会出声,到最后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p></p>
厉害啊!他居然看出增量发展和存量发展的本质区别。</p></p>
潘应龙说完,紧张地看着朱翊钧,不知道自己冒险说的这番话,中没中太子殿下的意,又或者这番惊世骇俗的话,惹怒了太子殿下。</p></p>
他又瞥了一眼杨金水,想从这位的脸上看出一些端倪来。</p></p>
可是这位杨公公脸上看上去比自己还要紧张,除了紧张,还有震惊,应该是被自己的话吓到了。</p></p>
沉寂中,潘应龙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等待着太子对他命运的裁定。</p></p>
终于,朱翊钧开口了。</p></p>
“潘应龙,那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持这个势?”</p></p>
坐在椅子上,快要坐不住的潘应龙不由长舒一口气,心中狂喜。</p></p>
自己押对了!其实太子殿下早就看透了一切。</p></p>
潘应龙投奔谭纶和杨金水后,有渠道获得朱翊钧的第一手资料,比如西苑督办处、统筹局廷寄或急送的令旨、密诏、私信,以及朱翊钧对东南军政禀文的批复。</p></p>
他仔仔细细地研究着这些资料,终于有一天开悟,西苑的太子殿下,其实跟自己志同道合,甚至比自己看得更远,想法更激进。</p></p>
潘应龙知道自己的理念在现在,属于异端中的异端,比李贽还要不受待见。他那个好歹还跟学术沾点边,是阳明心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p></p>
自己这些理念属于军国方略,是可以施行的举措,一旦公布于世,满朝文武,天下士林,会聚起狂风巨浪,活活吞了自己。</p></p>
所以潘应龙一直都十分小心,藏着自己的理念,暗暗地完善,不敢说出来,连杨金水都不敢说。</p></p>
万万没有想到,他突然发现,西苑的太子殿下,种种举措,以及字里行间透出来的讯息,暗合他的理念。</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