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1章 翰林院,文庙管理所?,娇软美人,破贼校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跟聪明人打交道,至少不会被拖下水。所以潘应龙才愿意继续保持着交流。</p>
唯独栾永芳傻乎乎的,一直在上蹿下跳,暗地里在撺掇怂恿着。</p>
了解过栾永芳的过去,也曾经有过一段不堪回首岁月的潘应龙倒也理解他的心态。</p>
无非是压抑太久,需要寻找一处宣泄的精神寄托。</p>
栾永芳从心底渴望能够恢复诗书世家的门、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p>
大致有内阁的政令,戎政府的军令,御史台的钧令,宣徽院的院令。还有六部诸寺的部令,五军都督府的督令。</p>
公告,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p>
以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和纪要八种公文类型。</p>
每一种公文的适用范围,书写格式,都一一规定。</p>
《典范汇集》中还特别强调,公文必须通俗易懂、精简准确、意思完整、条理清晰。</p>
还附有范文,看了范文你就知道,就是用白话文,不要再拽文用文言文。</p>
不用多想了,《典范汇集》这些很新颖的内容,多半出自朱翊钧这位资深公务员之手。</p>
十几年练就的武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p>
潘应龙简单看完后,往桌子上一放,对沈万象说道:“你通知梁长史,组织召开顺天府全衙,现在叫全机关大会,认真学习下发的《典范汇集》,同时还要部署各曹深入学习的计划。”</p>
“好的少尹,”沈万象嘻嘻一笑,“按照《典范汇集》我该叫少尹大人。要是梁长史问起什么时候安排会议,怎么回答?”</p>
“刘尹巡视即将结束,滚单说后天回来,那就暂定在五天后。要是刘尹有其它安排,我们再说。”</p>
“是。”</p>
“还有一件事。”</p>
“大人请说。”</p>
“你去跑一趟镇抚司,找下镇抚使苏峰。说我想请他吃饭,中午、晚上都可以,看他什么时候方便,越快越好。”</p>
“好的大人。”</p>
文庙坐北朝南,面积大约有三十多亩,建筑面积约有十一二亩,有房屋二百八十六间。</p>
院落共有三进,沿着中轴线往里走,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和第一进院落,祭孔前筹备各项事宜的场所。</p>
再进去是大成门,以及大成殿为主题的第二进院落,祭祀至圣先师就在这里。</p>
大成殿红墙黄瓦,下有月台,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p>
沈一贯抬头看了一眼。</p>
没落了!</p>
以前世宗皇帝时,前期还亲自来祭祀先师,后期虽不亲至,但年年都会派重臣阁老来祭祀。</p>
可是隆庆元年后,不仅皇上不来,连官员代祭也不来了。</p>
原本文官士林们还心中激愤,纷纷上疏抗议。</p>
可是江南三大案,接着湖南等地陆续出现其它大案后,文官士林们再也不嚷嚷了。</p>
至圣先师,对不住了,我们要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名教和你老人家,就只好先苦一苦了。</p>
沈一贯继续往前,从启圣门走进去,这里启圣祠为主的第三进院落,也是翰林院的所在。翰林院百十号人,散落在两厢的房屋里。</p>
正中靠北的启圣祠,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用以祭祀孔圣先师的父母以及先代。现在连孔圣人的牌面都保不住了,他的父母以及先代就更不用提了。</p>
崇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p>
正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p>
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六位先儒之父。</p>
隆庆二年,皇上就下诏,把孔圣人的先人搬回曲阜孔庙。其余先哲和先儒之父,也统统送回各自的家庙祭拜。</p>
理由是国家祭祀圣人,以及配享的先哲、先儒是国事,但是祭拜圣人、先哲和先儒先人,是各家之家事。</p>
国事家事要分别开来。</p>
于是启圣祠正殿和东西配殿被清理出来,成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学士、侍读/侍讲学士以及庶务和典簿两厅的办公场所。</p>
有人戏称,翰林院现在成了“文庙管理所”。</p>
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想不到曾经炙手可热,养才储望,被称为储相之所的翰林院,居然败落成这个样子。</p>
沈一贯心里一点惋惜都没有,只是有些痛恨,自己当初为何没有认清形势,没有早点从这个臭水坑里跳出来。</p>
他转到了启圣祠的后殿,掌院学士张四维在这里办公。</p>
隔着半开的纸窗户,沈一贯看到张四维坐在里面,戴着一副玳瑁眼镜,聚精会神地看着一迭文卷。</p>
沈一贯出声叫道:“凤磐公!”</p>
大人在元朝前是对父亲、祖父的尊称。但是在草原民族却是用来称呼贵人和头人。</p>
到了明朝中期,大人已经成了对官员的尊称。《西游记》、《金平枚》以及当时士人笔记里都有记载。原因是元朝由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带来许多称呼的改变。</p>
在作者心里,老爷有主仆之分,大人是尊卑之分。所以在新时代的称呼改变上,最后还是选了大人和长官两个词。</p>
每个词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小姐,同志为什么那么拘泥。</p>
满清用过的就不能用?满清除了阿玛、格格之类,有几个是自己的?他们兴起于东北,奴隶社会,有多少自己的文化,还不都是学的明朝的?连八旗都是学得明朝卫所的小旗、总旗,再把自己的奴隶制往上套。</p>
以上针对部分读者的忿忿不平做出的解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