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6章 精神文明建设,娇软美人,破贼校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摸到了一些,学生待会写封急报,火速递回京师去。”</p>
这是《外事礼宾条例》里没有公开的条目,通商港口行政主官在接待宴请外宾使节时,要不动声色地摸底,摸清楚他们的来意,以及当前他们国家的现状等各种情报,然后急报给内阁和鸿胪寺,作为正式谈判的参考资料。</p>
“葡萄牙前些年,被我们逐出南海,又在大南洋连败他们,抢走了他们在印度、大食的果阿、柯钦、亚丁等港口,说不好听,血海深仇。</p>
现在他们还折节遣使,与我大明和谈,想必他们国内并不安宁。就好比西班牙,我们在艮巽洲连战连捷,把他们在西海岸的据点和势力肃清一空。</p>
原本以为西班牙号称欧洲第一强国,拥有欧洲第一海军是浪得虚名,奥斯曼国使节来了才知道,他们在地中海与奥斯曼纠缠不清,连番恶斗,故而无法抽身,全力应对我们在艮巽洲的进攻。</p>
葡萄牙可能也是这样的原因。”</p>
海瑞侃侃而谈,坐论天下事,要是他的同门老友看到了,肯定会把下巴都惊掉。</p>
但是同为资政局学士的李三江却习以为常。</p>
入资政局为学士,会成为大明最高决策层一员。</p>
但是这个令人羡慕的身份,不是那么好拿的,也不是那么好当的。</p>
经常需要学习。</p>
一天不学习,跟不上新时代。</p>
就算身在地方的资政局学士,司礼监和通政司也会定期下发资料,学习完后要提交学习报告,不合格的要挨批评的。</p>
批评多了,你这个资政学士就要被褫夺。</p>
下发的资料,事关国内民政,工商农牧、经济建设、司法建设、个案特例,还有科研、外交等各方面的资料,牵涉面极广。</p>
学起来比四书五经还要叫人头痛。</p>
如此一番学习,资政学士们的见识自然会突飞猛进。</p>
“元江,明日上海市司理院审理的那起案件,原本只是一件普通的经济纠纷案,却因为一个女人涉案其中,被人传成了小白菜羊吃狗啃。</p>
百姓们只看到了桃色,元江,此案背后涉及的内情,错综复杂,水很深,你要小心啊。”</p>
李三江答道:“刚峰公,学生心里有数,故而与司理院交涉,督促他们在明日公开审理,也就是希望在三天后,学生与刚峰公起身北上前,此案能够水落石出。</p>
万一皇上问起,学生回禀时也好有个说法。”</p>
海瑞点点头,突然问道:“吕用已经起身了吗?”</p>
“回刚峰公的话,吕公公两天前坐船转去瓜州,在那里转乘客船沿运河北上。”</p>
“他倒跑得快啊。”</p>
“吕公公也知道这潭水太深太浑,生怕湿了鞋。”</p>
海瑞叹了一口气,“而今旧党凋零,新党兴盛,新旧之争,变成了新党内部之争。大家为什么不能放下争权夺利之心,全心全意为国为民呢?”</p>
李三江拱手道:“刚峰公,世上之人,如你这般天下为公的有几位呢?”</p>
海瑞摆了摆手,“元江不要变着法夸我。是老夫着相了,老夫又何尝没有私心?这些年老夫四下钻营,尽施手段,想方设法给江苏拉项目。</p>
说的好听是为江苏百姓谋福利,说的不好听还是为了老夫自己的政绩。”</p>
李三江不由笑了,全天下也只有海瑞如此说,旁人不会觉得矫情做作。</p>
“刚峰公身为江苏巡抚,身在其位,当谋其政。有些世人说刚峰公以直谏闻名,却不知刚峰公治政抚民,也是一代能臣风范。</p>
公私兼便,也算是各得其所。”</p>
海瑞捋着胡须,哈哈一笑,嘴角挂着谁都能看得见的自得。</p>
出了沪州政事府,海瑞上了马车,刚坐下来,车门又被打开,舒友良嗖地一声窜了进来。</p>
一屁股在对面坐下,喘着粗气。</p>
“怎么了?被狗撵?”</p>
“老爷这话说的,我可是海青天身边第一参随,哪只狗不长眼敢撵我?不怕给打了炖火锅。</p>
我在沪州政事府转了一圈,听到老爷要走,赶紧跑来。你坐着马车一走,我就得迈着腿走路,莫愁馆离这十几里地。”</p>
“你可以打个车啊。”</p>
“呵呵,老爷,每月给我多少工钱,你心里有数。上海市的马车车费有多贵,你又不是不知道。”</p>
马车缓缓启动,主仆两人还在继续“斗着嘴”。</p>
“你在政事府转了一圈,觉得沪州政事府跟扬州比,如何?”</p>
“没法比,这里生机勃勃,活力四射。扬州从抚台到布政司,再到按察司,哪个衙门不是死气沉沉,官吏们上衙跟上坟一般。”</p>
海瑞对舒友良阴阳怪气的话早就免疫了,捋着胡须说道:“张叔大还是有些本事,考成法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推进,纠正官风官气。</p>
中枢和地方暴虐贪官、奸猾胥吏少了,扯皮推诿、混日子不作为、失职渎职行为也少了。”</p>
舒友良在对面泼凉水,“老爷,贪官污吏不会少,只是在张相的考成法利剑下暂时收敛起来了。”</p>
海瑞捋着胡须说:“收敛就是好事。律法的目的不是让坏人变好人,只是阻止坏人做坏事,保护好人的权益。</p>
让坏人变好人,是教化之责。</p>
教化和刑律,一文一武、刚柔相济,才能治世安天下。”</p>
舒友良从车窗看向外面,街道两边是一棵棵树木,隔段距离摆着一个大木桶,上面写着垃圾桶三字。</p>
时不时有四五十岁的男子,穿着一件桔色的背心马甲,拖着架子车走一段路停下,拿着竹扫帚,在街边人行道上打扫。</p>
果皮、残渣、树叶、烟头,被扫到一堆,再用撮箕铲到架子车里去。</p>
留下一段整洁的道路后,又拖着架子车往前走,路过一处标语,上写:“争创第一批卫生文明城市!”</p>
“老爷,小的觉得这个张四维,也是位厉害角色。”</p>
海瑞神情变幻不定,“张四维?”</p>
“是啊。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任张四维大人。”</p>
“你在老夫面前提起他好几次了,是什么让你对他赞不绝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