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阳之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求收藏),重生从1993开始,月阳之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解铃还须系铃人(求收藏)
解铃还须系铃人(求收藏)</p>
面对销冠得抱怨,张孝承也只能笑着脸受着,还给张敖重新倒了一杯茶水,“现在产能提升,已经很快了,等到下个月,预计日产能,卫星锅产能提高到日产六千台以上,再想要提高产能,就得等年底了!”</p>
李东陵这时候开口向张敖问道,“你在外省,有没有看到其它品牌的卫星锅?!”</p>
“没有!”</p>
张敖回答的很肯定,“我带着销售科得人,专门下去当地镇子上调查,现在卫星锅,只是在汉西周边省市流传,其它地区,都还暂时没有发现!”</p>
李东陵点了点头,然后向着张孝承、张敖两人说道,“目前对于卫星锅项目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先增加产能,先向北方省份推销观星卫星接收机!”</p>
张敖听到后,欲言又止,卫星锅项目是李东陵一手操盘的,对于李东陵的话,不论是张孝承还是张敖等人,都是绝对信服的,但张敖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为什么不先将卫星锅卖到粤省、沪上、苏杭等南方市场?!”</p>
南方等省份,现在经济发展比北方快,南方几省的人收入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也不会每年都有那么多人开启南飘生涯。</p>
这个科室,说白了,就是负责沟通销售科跟生产科两边,在外省的销售科人员,拿到了订单,打电话通知总务科得人,然后总务科的人就去跟生产科沟通,跟进这批订单,最终保证按期交付。</p>
哪怕现在钱塘的乌孝市,还没成为那个闻名世界的全球小商品中心,鹏城的华强北也没有后世那么出名,但现在南方诸省活下来的公司,哪个不是经过厮杀,大打价格战后才能活下来的狠角色,这些公司的决策、效率,还有对接的供应链等,几乎吊打上关镇元器厂。</p>
对于张敖来说,可能就是赚快钱的机会没了,以后再想像现在这样赚取暴利,他一个月提成都能拿数万,甚至十几万,恐怕再也不会有了。</p>
这几年,实际上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电子、家电、家居、服装等产品,都开始出现由南方公司生产出来,卖到北方市场的场景,北方不少的国企被打的举步维艰,开始停产的,并不算少见。</p>
张孝承张开嘴,当过兵的他,不是那种轻易服输的人,他有心想要反驳,但张开嘴后,却始终没说出,元器厂能竞争的过南方省市的那些公司。</p>
听到李东陵这话,哪怕张孝承、张敖再不愿意相信,可也知道李东陵说的绝对是实情,就以元器厂现在的实力,跟鹏城、羊城那些厂商竞争,根本没有任何胜算!</p>
“秦姐,就是秦芳,你还记得吧,那天确实是有误会,她现在想进元器厂上班,伱能不能帮一下?</p>
你要还生秦姐气的话,那我让秦姐给你道歉,她现在挺难的,需要这份工作……”</p>
卫红英甩着两根辫子,向着李东陵说道,“李哥,确实有事想请你帮忙。”</p>
当然元器厂,也不是没得到支持,平阳市政部门还有各大单位,都在配合元器厂,给元器厂增加产能,免除部分税务,水电优先供应,交通局那边,还协调车辆,帮元器厂运送卫星锅等等,否则元器厂也不可能扩产这么顺利。</p>
张孝承满脸的愁容,他大概是平阳市现在最纠结的国企厂长了,每个月能卖出去十几万台卫星锅,销售额能达到五六千万,但他担忧半年以后,卫星锅不赚钱了,上关镇元器厂还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那么多职工该怎么办!</p>
出门时,张孝承不由的转头看向李东陵,他突然感觉,以后卫星锅真卖不动了,能救元器厂的,还得是李某人,他实在想不出,除过李东陵之外,谁还能救元器厂。</p>
而张孝承就不同了,他则是完全担忧了,如果卫星锅卖不动了,上关镇元器厂又该何去何从,这段时间,元器厂得职工足足翻了七倍,达到了三千五百人的规模,其中正式工都突破了一千五百人!</p>
临时工他可以给钱遣散,可正式工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也不是张孝承想要招那么多正式工,而是上关镇、平阳市里得领导,要求元器厂多招人的。</p>
“有事?”李东陵看着眼前的卫红英,目光撇到远处一道身影,心头顿时有些猜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