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8章 大明需要怎样的百姓?,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朕看过,这附近树木不盛,一下雨,田地里的泥土都流到河里去了。不下雨,一起风尘土飞扬,天地灰蒙蒙的。</p>
你们厂植树造林,干嘛只在自家门口种?也帮鸦鸿桥镇种,工农联谊,一起出工出力。</p>
朕还知道,你们几个厂宣传科都是好样的,吹拉弹唱都是好手。每一旬都会给厂里工人们演出,还互相交流演出。</p>
你们为什么不去鸦鸿桥,不去附近乡镇里给乡民们演出呢?</p>
宣传科,不仅给你们本厂工人宣传,还要替朝廷给附近乡民们宣传。宣传朝廷律法,国策规章,弘扬忠孝仁义信等真善美,都是你们该做的。</p>
朕还看到附近乡民缺柴火,生火做饭、冬天取暖都是大问题。你们四个工厂,都用的开滦的煤?”</p>
“回禀皇上,我们都用的开平煤矿的煤。”</p>
“那就是,你们不是都有个生产蜂窝煤的附属工厂吗?专供本厂工人用。你们可以四家附属工厂合为一家,提高产能,不仅满足工厂需求,还要满足附近乡镇百姓们所需”</p>
朱翊钧指着吴厂长等四位厂长说道:“你们啊,还要多加强学习。”</p>
说到这里,他转向杨金水,“金水,你尽快组织这些厂长,还有滦州各公司话事的,去京畿驻扎的控鹤、龙骧等军参观学习。</p>
他们都是戚继光练出来的新军,早早就秉承了朕的旨意,军民鱼水情。</p>
诸军各团政宣处的宣传队,经常到驻地附近乡镇演出。</p>
春耕,组织官兵帮助乡民耕地,秋收组织官兵帮助乡民收割。</p>
平日里常去附近乡村里走动,帮孤寡老人、病弱人家挑水砍柴。</p>
还有搭桥铺路,挖井修渠.</p>
你们可以去看看,这些新军的驻地,百姓们对他们的态度。拥军爱民鱼水情啊!</p>
吴厂长!”</p>
“臣在!”吴厂长马上应道。</p>
“你们啊,都要好好学学,学学驻军的军民鱼水情,搞你们的工农一家亲!”</p>
“遵旨!”</p>
“你们学着新军的模范,多帮助乡民,多为乡民着想,会出隔河开炮的破事吗?”</p>
“臣等一定铭记皇上的教诲!”四位厂长一起说道。</p>
朱翊钧转头对乡老、里长和乡民代表们说道:“朕交代好了,以后你们有什么难事,直接找上门去,寻求帮助。你们都是邻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张口的。</p>
既然是邻居,你们也要互相体谅,互相照顾。你们有什么困难,他们伸手帮一把。他们有什么难处,你们也不能坐视不管啊!”</p>
乡老、里长和乡民代表们马上应道:“草民一定牢记皇上的教诲。”</p>
朱翊钧点点头,“朕是个急性子,说到做到!明天正好是鸦鸿桥赶集的日子,你们四个厂都有自己的商店,组织一批货物到集市上去卖。</p>
再组织你们的宣传队,去集市上轮流唱大戏,让乡民们高兴!”</p>
“遵旨!臣/草民马上就去筹备准备!”</p>
下午晚饭时分,朱翊钧在洪家桥驿站又“宴请”鸦鸿桥镇和四家工厂的代表们,这一次双方都给他面子,坐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p>
当天晚上,呢绒厂为首的四厂施工队,在鸦鸿桥西岸,空旷的浭河河滩上搭建了一座舞台。</p>
里长和乡老们也在集市中心位置,腾出四处空地。</p>
一大早,四厂商店赶着马车,把货物搬到西岸集市里。</p>
板子一架,东西一摆,马上引起了轰动。</p>
八点多,数万乡民闻讯从四里八乡赶来,光戏台就聚集了上万人。</p>
被远远隔在外面的乡民听不清戏台上唱戏,也看不清戏台上的人物,但他们就是开心,咧着缺牙的嘴巴,跟着前面的人一起叫好。</p>
四厂商店的摊位,围了里十层外十层,数千乡民挤着脚、探着头想看看,东岸围墙里的“体面人”,日常用的稀罕物,到底是怎么样的。</p>
到了下午,吴厂长等四位厂长还通过乡老里长们宣布,四个厂子今年扩产,需要招募四百名工人,欢迎四里八乡的乡亲们去应工。</p>
临时工,有活就干,当天结算。想做就做,不想做就走。但只包一顿中饭,不包住,其它大部分福利一概没有。</p>
正式工,包吃包住,还有不菲的福利。</p>
但是条件苛刻,需要当学徒学习、考核合格才转正,转正要签契约,三年五年十年不等,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也不是你想不做就可以撂挑子的。</p>
数千的乡民围着四厂人事科、宣传科的人详细打听,有的当场报名填表。</p>
朱翊钧、张居正站在远处的山丘上,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p>
“皇上,”看了一会,张居正想起事情原委,还有些不甘心,“真得不追究西岸乡民和东岸工人隔河开炮的罪责了吗?”</p>
“不是抓出首恶钱员外了吗?两边都是被他怂恿蒙蔽的。”</p>
“皇上,他们开炮了啊,隔河开炮,这都不严惩,还有王法吗?”</p>
“惩戒当然要惩戒。鸦鸿桥乡民的松树炮,全部没收,此前军中遗落的三眼铳、抬铳,也一并没收。</p>
东岸工厂,他们隶属于开平民兵师,自有军法惩治,我们就不要加码了。”</p>
张居正听出朱翊钧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意思,感到气愤。</p>
皇上,你真是糊涂!</p>
这种事要是发生在历代先皇时期,尤其是太祖、成祖皇帝时期,没有几百颗脑袋落地是结不了案的。</p>
朱翊钧看出张居正的气愤和郁闷,意味深长地说道。</p>
“张师傅,我们不能指望逆来顺受、死气沉沉的百姓,能创造出一个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我们在开创一个新的时代,需要截然不同的百姓,那么我们就必须忍受他们不一样的脾气。”</p>
张居正被朱翊钧的话说得一愣。</p>
逆来顺受、死气沉沉?</p>
想到朱翊钧这两日的举措,张居正心头一动,忍不住问道:“皇上,你说的新时代的百姓,那到底是怎样的百姓?”</p>
“有理念,有追求,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他们奋发向上、朝气蓬勃,他们以大明为荣,大明以他们为荣。</p>
朕更愿意叫他们,人民。”</p>
“人民?</p>
太祖皇帝奉天诏书有云,‘惟我中国人民之君.’”</p>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默然地任由他在心里琢磨。</p>
自己需要不停地影响和改造文官们,让他们接受自己的“现代政治和经济理念”,张居正是第一位。</p>
任重而道远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