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8章 从铁路到地方政务,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铁路到地方政务
对面的火车飞驰而过,车厢又恢复明亮。</p>
朱翊钧没有直接回答海瑞的问题,而是指着左边的铁路线:“刚才上车时,有臣工问,什么叫复线。</p>
这就是复线。京津和京滦开建时,朕就指示,必须修建可以对开的双线,也叫复线。</p>
复线分上行线和下行线,自东向西,或自北向南,叫下行线。</p>
反之叫上行线。</p>
诸位看到报纸上北京南站始发和抵达的客车车次,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玄机,下行线的车次是单数,上行线的车次是双数。”</p>
说了几句闲话,缓和了一下车厢里的气氛,朱翊钧又问道。</p>
“诸位臣工,刚才对开过去的货车上,满载着什么,有谁看清楚了?”</p>
王一鹗、潘应龙等大臣连忙出声应答:“回皇上的话,是煤,全是煤。”</p>
“总共十五节货车厢,全是满满的煤。”</p>
海瑞呵呵一笑:“还是年轻的好,你们都看到了,老夫却是看得眼花,只见到刷刷地东西飞过去,黑乎乎的一片,不知道是什么。</p>
原来是煤啊,果真是黑乎乎的一片。”</p>
朱翊钧哈哈大笑,其他人或真心或假意,跟着笑了。</p>
“我们今天在北京南站广场,举行的仪式叫通车仪式。通的什么车?客车而已。其实这两条铁路,全面验收已经四个多月了。</p>
这话也不对。这两条铁路是分段施工,分段完成。</p>
完成一段铁路司开始试运行,就叫钦天监的试验蒸汽机车拉着车厢在区间来回地跑,最开始是去年十月份,对不对郑尚书?”</p>
“是的皇上,皇上记得没错。”</p>
“好,前面都叫试车,检查铁路线有没有问题,验证运行制度的完善,查遗补漏。三个月前,两家铁路公司开始跑货车,对不对?傅局座!”</p>
傅进友马上立正,“报告皇上,是的,二月初二那天京滦、京津两家铁路公司正式开始跑货车。二月平均每天从卢龙、开平向北京南站发送五列货车,合计货车车厢六十八节,卸货检查后再原路发回。</p>
从大沽和天津站向北京南站发送三列货车,合计货车车厢四十四节。</p>
从三月初一开始,卢龙向北京始发货车增加到每天八列,合计货车车厢一百二十节;大沽向北京始发货车增加到每天五列,合计车厢七十节。</p>
四月初一开始,卢龙方向货车增加到每天十二列,并开设夜班运输四列;大沽方向增加到每天十列,并开设夜班运输四列.”</p>
朱翊钧点点头,继续侧身转头问众臣:“诸位,货车开通了三个月,你们有什么切身感受?”</p>
众人面面相觑。</p>
切身感受?</p>
好像没什么啊!</p>
张四维开口道:“皇上,请恕臣罪,臣愚钝,不明白皇上说的切身体会是什么?”</p>
“凤磐先生这话一问,提醒朕了。朕这是问道于盲啊!</p>
切身体会是米豆、肉蛋、鸡鸭、青菜的价格下降没有,市面上的花布款式有没有变多。</p>
你们怎么可能上街去买菜买布呢!”</p>
众人哈哈笑了起来。</p>
有些大臣却笑得意味深长。</p>
皇上比世宗皇帝还要精明。</p>
此前世宗皇帝玄修敬天,广修庙宇,被严世蕃坑了不少银子。一根大殿的大木横梁,敢向皇上报二十万两银子。</p>
还有给宫里采买绫罗丝绸,一万两银子的货,敢报三万两银子的帐。</p>
给世宗皇帝制作一身道骨仙风的道袍,直接报三千两银子.</p>
就这,那些内侍们还在私下议论,世宗皇帝太精明了,我们都不敢报太多了,传说弘治年间,才是太平盛世。</p>
隆庆年间,皇上以太子身份秉政,料理宫禁内外。</p>
不仅外朝大臣们蒙不到他,就连内廷那些鬼心眼也被他一一识破,城外乱葬岗多了数百具内侍的尸骸。</p>
内侍阉人是皇家家奴,用刑处死都不用大理寺复核。</p>
内廷外朝彻底明白了,皇上精明着,还耳目非常灵通。他不仅关注着百官动向,朝野大事,国计民生,市场物价也是他重点关注的地方。</p>
他不仅有东厂、锦衣卫和新明通讯社(商业调查科),还有各种你想不到的手段和渠道,能探知到他想知道的讯息。</p>
他经常说的,决策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足够多、足够全面的信息。</p>
正如皇上所言,对大明现在社会状况,他可能比在座的诸位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彻底。</p>
“朕说个你们都懂的。京滦铁路通了后,滦州的煤被火车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p>
三月份,京师的蜂窝煤价格应声而下,跌去了三分之一。</p>
四月份,直接暴跌了近一半,为百姓们省了一大笔钱。</p>
由于工业化、规模化采煤,滦州的煤其实价格并不贵,它贵就贵在运输成本。滦州的煤,需要用马拉货车,通过直道,一车一车的运到京师。</p>
运费比煤本身的成本还要贵。”</p>
朱翊钧顿了一下,指着潘应龙说道:“蜂窝煤最初的价格定在六分一块,根本卖不动。后来降到五分,还是卖不动。</p>
诸位,知道为什么?”</p>
海瑞捋着胡须呵呵一笑:“皇上,因为这蜂窝煤卖贵了!”</p>
朱翊钧笑得更开心了,“看来海公体察民情,知晓百姓日常用度。”</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