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9章 七月七,临安不夜侯,月关,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袁成举心中暗恨,却也不敢违拗,只好与其他人一起,从楼上退了下去。</p>
沈鹤这才放下心来,继续笑吟吟地逐桌敬酒,谈笑风生。</p>
……</p>
春风楼上并不算拥挤。</p>
因为春风楼和曲先生说书不一样,人家这儿走的都是高端局。</p>
顶楼上,每张桌上都摆着冷菜拼盘、瓜果蜜饯。</p>
客人们坐在那里,虽说顶楼已经满满当当,倒也不至于因为人太多而显得人声嘈杂、空气污浊。</p>
整个顶楼,都做了特殊改造,从舞台方向发出的声音有着很好的聚音效果,可以让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p>
戏已开始了。</p>
这个时代,已经有“杂剧”这种戏剧形式了。</p>
不过,此时的杂剧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却是谁也不挨着谁,各演各的。</p>
开头部分通常是“艳段”,一般是一段小歌舞,舞伎们穿着很节省的舞衣舞裙,载歌载舞一番热场。</p>
接着是“正杂剧”,会有一些演员出来通过大曲曲调,演唱一段故事。</p>
最后再来一段“杂扮”,通常是模似乡下人刚进城闹的笑话,逗大家一乐了事。</p>
至于角色,杂剧中通常有五种角色: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p>
末泥是整出杂剧的调度、安排者,引戏是解说人物、介绍剧情的人,副净和副末,则是逗人发笑的滑稽戏演员,装孤则是其中扮演长辈或官员的人。</p>
你就从这种人物设置,和这互不相关的三段杂剧,就可以想像此时的戏剧还是何等的简陋。</p>
杨沅教给玉腰奴的东西,是颠覆性的改变。</p>
一个后世的外行,仅仅了解一点点戏剧的皮毛,他指点玉腰奴的那一点东西,就被玉腰奴惊为天人。</p>
哪怕她今天没有新歌,光凭她对杂剧的改造,就足以让她成为梨园行里要捧上去跟唐明皇立在一起的一位祖师爷了。</p>
在杨沅的改造之下,经典四幕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故事一气呵成,根本没有热场歌舞和结束杂耍了。</p>
至于角色,则是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一应俱备。</p>
这也是他们日以继夜排练多日的原因,什么都是新的,是他们从前完全无法想像的一种新的戏剧模式。</p>
这让从大瓦子被请来的杂剧团上下也兴奋莫名,原本说好的酬劳,他们一文都不要了。</p>
就凭他们从玉腰奴姑娘这儿学去的这种新的戏剧模式,对他们来说,就是千金难买的大本事。</p>
整个戏班子上上下下,都已把玉腰姑娘奉若神明。</p>
今日来此的贵客,都是冲着玉腰姑娘的新歌来的。</p>
可是,杨沅的计划中,玉腰姑娘的这首歌,却是作为主题曲来演绎的,要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才亮出来。</p>
因此整台戏剧,先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p>
这对急于倾听新歌的贵客们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p>
尤其是恩平郡王赵璩就坐在台下。</p>
他可是有前科的,就因为他不满意之前看过的一出杂剧,他可是把班主绑到家里,逼着人家改过剧本的。</p>
没错,被恩平郡王绑回家去改剧本的,就是台上这个戏班子的班主。</p>
刘商秋生怕他今天在玉腰姑娘的场子里又闹出事儿来,特意叫人把自己的桌子就搬到恩平郡王旁边,如果恩平郡王突然发飙,他好适时阻止,免得坏了玉腰姑娘的好事。</p>
但是,好戏开演,序幕拉开,竟然叫人一下子就沉浸到了剧情当中。</p>
不仅恩平郡王赵璩迅速平息了不耐烦,将思绪沉浸到了剧情当中,在座诸多贵客,竟然没有一个发出不耐烦的声音。</p>
开端故事演完,前方的大幕居然拉上了。</p>
这种换场模式,也是台下观众从来没有见过的,亏得大幕虽然拉上了,但是乐曲声、唱词声都没停下,大家也都迅速明白了,这是为了方便后面重新布景。</p>
不让大家直接看到杂役上台更换背景和道具,显然这更有助于观众的思绪,不至于从故事里跳脱出来。</p>
于是,除了少数人啧啧赞叹之外,整个楼中,反而更加安静了。</p>
故事开端便是大唐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谋反,朝廷派太子太师颜真卿招抚叛将。</p>
李希烈领众义子与部将威吓颜太师,受到颜真卿严辞呵斥。</p>
李希烈转而想要拉拢颜真卿,设宴款待,并且找来一班优伶唱戏,借故事讽喻朝廷。</p>
而玉腰奴饰演的就是这班优伶的领班舞娘玉娘,目睹了颜真卿威武不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义形象。</p>
随后,李希烈要玉娘去颜太师住宿的禅院侍候,意图再用美人计软化太师。</p>
同时派义子王凡去监视玉腰奴,玉娘若不奉命行事,便要杀她的头。</p>
序幕至此而止,留下无数悬念,引得一众看客抻长了脖子,只想知道这个伶人究竟打算怎么做,最终结果又是如何。</p>
序幕拉开了,台下顿时一片寂静。</p>
而杨沅这边,一场大戏也正式开始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