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7章 木易先生,临安不夜侯,月关,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次日,便是临安“放解试”举行之期。</p>

朝野瞩目的女考生郭玉岫,顺利参加了“放解试”。</p>

为了应付这个考生,贡院单独给她开设了检查通道,从临安狱里找来两个女狱卒检查她和考具。</p>

贡院里面也在一排号房的尽头,单独新搭了一间棚屋,和那一排号房稍稍隔开了距离。</p>

这是避免她便溺方便之时,和男考生相距太近,彼此觉得不雅。</p>

杨沅安排的四个侍卫一直紧跟着郭玉岫。</p>

郭玉岫眼见四人盯的甚紧,且自己有单独的检查通道,和其他考生相距太远,便打消了此时当众喊冤的想法,乖乖进了考场。</p>

其实,她心中也有些好奇,想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考中举人。</p>

这解试一考就是三天,而开考的第二天,大儒彭定凤就在诵读书院邀请天下名士坐而论道了。</p>

彭大先生是永嘉学派的一位代表。</p>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p>

永嘉学派又称“功利学派”,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p>

所以永嘉学派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和理学的性命之学是对立的。</p>

蜀学、理学、新学等流派的学者也纷纷参加,此时的儒家,可谓是儒教之内百齐放,各种学派百家争鸣。</p>

不过总体说来,在这个时候,“经世致用”学说还能占据上风,比那过于虚枉的理学更有市场。</p>

太学、国子监的许多士子也赶来听讲,亲耳聆听各位大儒论道。</p>

太学生中,有一位尚未及冠的年轻人,姓陆,名九渊。</p>

此时各大学术流派,正如李师师所言,都还不够完整,有些杂芜混乱,但也勉强各成体系。</p>

但是这个叫做陆九渊的年轻人,听着各位大儒论道,却总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p>

他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只是他的理解较之这些理论渐成体系的大儒,显得更加杂芜与浅薄。</p>

而且他太年轻,自己的学术理论又不成熟,在这些师长前辈们面前,便不敢站出来表述自己的思想。</p>

他正想着,并就一些学术在心里暗暗批驳着,忽听一人道:“我中国学术,至东周之世,九流并起,而臻于极盛。</p>

到秦汉时,儒道法三家之学,及魏晋之玄学,不过衍其绪余……”</p>

这声音甚是清朗,声音似乎并不高,但书院中内外席坐的诸多文士尽皆听的清楚。</p>

众人纷纷举目望去,却见一个身穿月白道服的“男子”,坐在长廊尽头,头戴一顶“幂篱”,遮住了头面。</p>

“他”似乎已经听众大儒讲了许久,此时慨然而谈,一一点评各流派学术之长短,然后话风一转,便引出了王阳明的心学。</p>

“致良知”、“知行合一”……</p>

陆九渊一句句听来,只觉句句搔到他的痒处,兴奋的他几欲手舞足蹈。</p>

可不正搔到了他的痒处么?</p>

心学本就是这位象山先生陆九渊为之奠基的,到了王阳明的时候,继承了这位象山先生的心学学术,并将其发扬光大的。</p>

现在这位心学创始人,听着在他的心学基础上得以大成的心学思想,当然是有句句都说到了他心眼里的感觉。</p>

“他”讲到一半停下,微微掀起“幂篱”,饮茶润口的时候,堂上众大儒便纷纷走出来,到了“他”的面前。</p>

彭大先生恭敬地作了一揖,看“他”头戴“幂篱”,显然不欲让人识得“他”的相貌,却还是心有不甘地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p>

“某姓木,名易。”那人拱手还礼,声音清越,男女不辨。</p>

彭大先生道:“木先生之学,发人深省,可否请到堂上讲道。”</p>

那位木先生想了一想,就把茶杯放到一旁茶盘中,起身走往堂上。</p>

陆九渊急忙起身,快步上前,抢在那位木先生的仆人之前,把茶盘端起,毕恭毕敬地跟在后面。</p>

他要在近处仔细聆听这位先生的学问,他要拜木先生为师!</p>

李师师少女时候,就在汴梁不知与多少当世大儒来往交流、谈论学问。</p>

如今置身于众大儒之间,置身于高堂之上,她也是半点不慌。</p>

她把昨夜从杨沅那儿听来的理论,加上她的理解一一阐述了出来。</p>

堂上众大儒即便是不认可她的理论的,也得认可她的学术确实自成一套体系,而且逻辑自洽,极有说服力。</p>

一位大儒忍不住问道:“木先生这门学术发人深省,但某却从未听闻。却不知它可是先生自研之学问,又是源于何流?”</p>

“幂篱”下,李师师微微一笑,坦然道:“源于蜀学,基于蜀学,有所发展而已。”</p>

二郎可是说了,当今皇帝是蜀学的小迷弟,当然得把这门学问攀附到蜀学上去。</p>

在场的蜀学流派的大儒和学生,一听之下,顿时骄傲无比。</p>

王安石的新学一部分内容和“心学”也是相通的,另外还夹糅了一部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换而言之,比心学更激进了一些而已。</p>

但是从对立程度上来说,新学和心学算是一门两兄弟,跟理学是打擂台的,自然也是马上把这位“木先生”看成了自己人。</p>

毕竟今日这番争执的源起,就是蜀学和新学对同为儒家但是他们觉得过于离经叛道的理学的抨击。</p>

当然,如果这门学术和蜀学压根儿没关系,强行攀附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大儒认可的。</p>

可是心学还真就和蜀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

王阳明将继承自陆九渊的“心学”发扬光大之后,当时的明代人就已认定阳明心学是源于蜀学了。</p>

他们的原话是“血脉则苏”。</p>

心学中的人性论,本体论,修养工夫论等诸多重要论题,全都是继承和发展了苏氏蜀学的观点。</p>

官家赵瑗派来的“速记”坐在角落里,运笔如飞,速记不止。</p>

好在李师师有“蛰龙功”在身,虽不刻意提高声音,但一字一句,清越悠扬,内外皆听得清清楚楚。</p>

李师师侃侃而谈,听得陆九如沐春风。</p>

待李师师将她的学术思想阐述明白,席中便有几位大儒迫不及待地询问她的出身姓名,家世来历。</p>

李师师道:“某与各位学术交流而已。身份么,现在还不想为人所知。”</p>

马上就有蜀学大家问道:“明日叶碧闲叶大先生要在万松书院开讲会,遍邀各方名士大儒,探讨学术,讲解精义,以辩异同,寻至理。先生明日会出席吗?”</p>

李师师歪了歪头,暗暗想了一想。</p>

场中如陆九渊等欲崇拜其学问的士子儒生顿时有些紧张。</p>

李师师想,孩子已经断奶了,生意上的事情,几位管事也都打理的甚好,不用我操心,明日便去万松书院,替二郎帮帮腔、敲敲鼓,倒也没甚么。</p>

于是,便浅浅颔首:“可以。”</p>

一听此言,在座许多大儒学子,除了理学流派的莫不欢欣鼓舞。</p>

师师起身,向一旁奉茶侍立的陆九渊微微颔首,又向众大儒团团一揖:“诸君,告辞了。”</p>

陆九渊阻之不及,想到明日还能在万松书院,再听这位先生讲述学问,到时自有机会拜师,忙执弟子礼,恭恭敬敬地随着众大儒,把她送出书堂之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破,但是女主剧本

褪色不死人

地球妖祖

洳宫仙幽

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

满地鸡毛

绝对命运游戏

宝月流光

黑土佣兵传奇:龙煞的逆袭之路

爱吃熏猪肚的金桑君

离婚你提的,再婚你哭什么

青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