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 为生计抛亲托孤 骨肉分情如刀斩,浊流滚滚,泾河流,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人们都想过几天顺心安定的日子,谁曾想,老天爷让你不得安宁。张家堡,宁静的日子还没到一月,住在商州的老大媳妇姬凤月,领着两个孩子回来了。
一直闷闷不乐的老太太看到两个孙子,脸上换上了笑容。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亲了又亲,舍不得放下。问过儿媳娘家一些情况后,对大媳妇说:“你看两个孩子长得多心疼,个子也长了不少,这次回来,多住些时日,让我和孙子好好亲亲,可把我想死了。”
姬凤月看着婆婆,一脸难为情的样子,没有回答。细心的老太太,从媳妇的脸上,看出了端倪。心里想:这次回来肯定有事情,年纪轻轻的,怎能守寡?回来肯定是要提出另嫁的事,还有怎么安排孩子?心里这样想着,嘴里没说出来,就看大儿媳怎么安排。
她心里明白,媳妇当着孙子面没法细说,就转身给小兰说道:“我大孙子一家人回来了,你去给厨房招呼一声,宰头羊,让我们一家人好好吃它一顿,你顺便把我的两个小孙子领到外边玩耍去吧,我和儿媳好久没见,想说说心里话。”小兰明白老太太的意思,她领着两个孩子出去玩了,屋里只留下婆媳两人。
老太太看着孙子和小兰都走了,就对大儿媳妇说道:“这次回来,有什么事情你就直接说吧。你年纪轻轻的,不能这样守着两个孩子过一辈子,如有合适的就找个依靠,我不拦着你。”老太太看透了儿媳妇的心事,也就直接给儿媳实话实说,她也不想耽搁儿媳,让她守寡,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媳妇不好开口,只能自己先说。
姬凤月听了婆婆的话,顿时两眼流出泪花,她没法说出口的话,被婆婆直接问出,不得不回答,她抹了把眼泪说道:“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对你说了,你看我这样一个人单过着,也不是个法子,没有收入,怎能养活两个孩子?孩子后边还要上学,这往后的日子咋过?”
老太太接着说道:“不能因两个孩子,影响你一辈子,就找一个合适的人嫁了吧!这事我能想得通,你年纪轻轻的,没个家也不行,再说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老太太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大媳妇听了婆婆的话,也就没了隐瞒,直说道:“我今天回来,就是因为,我父亲给我找了一个人家,那人也是半路上没了妻子,留有三个孩子。我一心想带着两个孩子嫁过去,可人家只答应,只能领一个孩子过去,这事在半道上就架着没法成事。我没了主意,我父亲让我回家来,和妈你商量,看这个事情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主意。”姬凤月也是实话实说,没绕弯子,说清自己的难处,又让婆婆给自己拿主意。
天下的父母都一般,父亲看着女儿拖着两个孩子,生活没个依靠,怎么能生活下去?趁着自己力所能及,就想把女儿安排妥当,也就安心了,此事宜早解决。自己在,女儿有依靠,父母老去,女儿靠谁?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站起来,才是生存下去的根本道理。看着女儿左右为难,就催促女儿回婆家,让女儿找婆婆商量,他们的意图不言自明,既想把女儿安顿好,又要婆家人满意,而不怨自己。
老太太知道了媳妇的心理,明白亲家把这个难题推给自己,就是想让自己分担义务,她心里清楚,既然大儿媳专门回家来,就是这个坎,迈不过去了,强她所难,也不一定是好事。她本意想把两个孩子都留下,张家的根就应该留在张家,有自己吃的,就饿不着孩子。舍了丈夫,又丢下孩子,又怕儿媳妇割舍不下,想了一下,只能顺着儿媳的意愿行事。
老太太便回答道:“虽说孩子是我们张家的,但也是你的心头肉,丢下那个你都舍不得,现在的情况就这样了,就先顾着你,能带一个就带一个吧,按你的实际情况办。那就把老大留下,把老二带走,你看怎么样?把你安顿好了,孩子也就稳妥了。”老太太按照自己的推理,问着儿媳,又想听取她的意见。实际上,老太太的想法,和大媳妇的想法不谋而合。
姬凤月听了老太太的话,没有吱声,眼泪先流了下来。扑在老太太怀里,哭得半晌抬不起头来。她的行动,表明对婆婆决定的认可,老太太抚摸着大儿媳,也是泪水长流,谁也不再说话,各自哭着自己心中的难过。
就在姬凤月的老父亲,说起女儿未来的时候,姬凤月自己心里,也不知翻了多少遍,整宿的睡不着,想着丢下孩子怎么办?吃喝穿戴谁来管?两个孩子,都是娘心上掉下的肉,她不愿丢下任何一个。可在这现实状况中,由不得自己,她只能咬着牙,狠下心来,做出选择。
自己心里也是打算把老大留下,自己带上小的。可老太太年事已高,怎能照顾孩子?姬凤月心里想着,以后孩子,肯定要依靠老二两口了,可自己前边走时,和二媳妇闹得很僵,她会接受这个担子吗?想到这里,她狠狠在自己腿上砸了两拳。前边只顾着自己难过,哪能想的这么多?可今天事情反转,自己回过头,又要求拜人家。自己回家和老太太说话也有一会时间了,也没见二媳妇出面,恐怕人家心里还在记着过去的事。
人常说,做事要留三分路,话在嘴边留三分。做了过分的事,回过头自己又没法面对。可事情逼着她,她只有硬着头皮面对,她想着,这次回来,对老二媳妇,必须有个交待了,她回家前,心里已做好了打算,希望二媳妇能原谅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真是: 人生路上坎坷多,遇事莫要钻牛角,
尚若做了过头事,回头尊严脚下落。
尽管老太太是一家之主,能把孙子安排妥当,可在姬凤月的心中,仍不踏实,她向老太太问道:“玉芝妹子在哪里?我想去见见她,和她说说话。”
老太太心里自然明白大儿媳妇的心思,她们两个前边,没处理好关系,现在回来,缓和关系很重要。就应道:“好呀,等小兰回来领你过去。”紧接着老太太询问了商州的一些情况,和媳妇拉起的家常,直到小兰回来,老太太让小兰领姬凤月去到玉芝的窑洞里。
其实大媳妇姬凤月回来,二媳妇玉芝,也听到了院子里问候声,本来想出去相迎,问候一番。可又止住了脚步,想想人家刚进门,她若不待见自己,见面就有点尴尬。又要闹出不愉快,毕竟自己已是家里的女主人,不比她大媳妇低一头,没有必要低三下四的去看脸色。不如等等,所以就在窑洞里没出来,假装没听见。静静的等待,等到一起吃饭时,见面再问候不迟,到那时候,有其他人在当面,也好打个圆场避免尴尬,自己也不至于丢人。
突然听见小兰在门外呐喊的声音:“二少奶奶,大少奶奶回来了,过来看你来了。”小兰很聪明,有意的提高嗓门,唯恐玉芝听不明白。
玉芝心里明白,人家上门来了,不能再躲了,就快速出门,迎了上去,抓住大嫂的双手,急忙问道:“大嫂,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过的好吧?孩子都好吧?家里老人都好吧?”玉芝也显出十分的热情,一肚子的话,恨不得一口气问完,用话来掩盖自己的心理。
“玉芝妹子。”姬凤月还是话未出口泪先盈,紧紧地抓住玉芝的手,不知应该回答哪句,似乎眼泪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玉芝拉着她,“快进屋坐,咱们慢慢的说。”说着两人一同进了窑洞,坐在炕沿上,拉起了家常,玉芝主动问长问短,就是为了打消她们间尴尬的局面。
说了会话,姬凤月的情绪才有所缓解,她再次拉住玉芝的手,严肃认真的说:“玉芝妹子,嫂子遇事太任性了,以前做的事,请你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嫂子这里给你赔不是了。”
玉芝连忙应道:“看嫂子说的,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嫂子遇事心急,玉芝怎能不明白,咱们姊妹之间,什么事都没有,嫂子赔什么不是?”玉芝把她和嫂子之间,说的轻描淡写,就是想让嫂子放下心来。
“玉芝妹子,今天我来,就是要告诉你,我要走出张家,另成新家了,不能再照顾老婆婆,以后就要劳烦你了,家里全要靠你一个人了。”姬凤月注视着玉芝说道。
“嫂子再成家是好事,以后就有依靠了,咱们女人就得找个依靠,你看我,也是从川里跑到咱这山里来,就是为了托付终身来了,这事我是深有体会,能理解嫂子。婆婆有我在,你就放心吧,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就行,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其它事就不用再想了。”玉芝给凤月说着宽心话,不想让嫂子有后顾之忧。
说起孩子,姬凤月又哭了起来,娘的心头肉,今天她要扔下了,这话她没法开口说出来,就只有哭了,真是可怜天下母亲的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