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92章 陪伴,穿到男人世界的小说,孤独麦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陪伴
梁宫星瀍门外,一队牛车排队入内。</p>
车上摆放满了各色白麻布、绢帛、罽布,守门军士面容严肃地检查完后,将其放行入内。</p>
车队进门后直接折向北边,沿着宫城城墙与麟趾殿之间的区域行走,很显然是前往仙居殿附近的那个大库了。</p>
虽然什么消息都没得到,但他们又什么都猜到了。</p>
宫城外的大街上熙熙攘攘。</p>
这些年汴梁的人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好,财富一船船地往这边流动,整座城市的生机越来越旺盛,而在仙居殿中,完整经历过司马晋以来乱局的两位老人,即将仙逝。</p>
或许不是什么坏事吧。乱世中走过来的人一个个离去,慢慢地就都是一出生就在和平年代的人了。</p>
邵勋自仙居殿离开后,来到和风院吃晚饭。</p>
竟陵公主邵姝也来了,抱着七个月大的女儿——去年七月,她生下一女,是与驸马都尉、门下省通事舍人苗协的、承宣旨意,还要接待宾客。他都没时间读书了。”</p>
乐岚姬轻轻捏了一下邵姝的耳朵。</p>
邵勋则有些“忧伤”。</p>
女儿们还是小时候可爱,长大了就向着夫家和孩子了。</p>
苗协试通两经后担任的是太常寺掌故,非常清闲的职位,所以有很多时间准备“在职考试”,于是去年顺利试通三经,去门下省当通事舍人。</p>
这个职务就比较忙了。</p>
简单来说,邵勋如果不亲手拟旨,或者让近臣代拟旨意的话,绝大部分诏书都出自中书省之手。等于是邵勋表达一个意图,一个想法,丞相找中书令落实,中书省就开始起草有关这个意图的政策诏书,再送往门下省审核,通过后发往尚书省六部执行。</p>
通事舍人就来往于各个衙署之间,有时候中书起草的旨意会被驳回,往来多次也不奇怪。再者,还有很多一般性事务,都有文书旨意,需要通事舍人上传下达。</p>
苗协每天接触到最多的诏书应该就是“牒”了,这是多个衙门联署的日常政务,事不大,但需要落实。</p>
其实这也得益于造纸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今非常便宜的黄纸,在曹魏时代还曾被拿来当过圣旨用纸,你敢相信?</p>
到了这会,圣旨一般用绢帛和蜜香纸,普通公文多用藤纸,底层衙门则廉价白纸、黄纸混用。联想到三十年前还在用竹简、木牍,邵勋也不由得十分感慨,他给这个时代的造纸产业狠狠踩了一脚油门,襄阳、江夏、竟陵、南郡一堆的造纸工坊,几乎每个庄园都要搞,或大或小而已,甚至这会连武昌、巴陵、武陵都开始兴起了。</p>
纸张产量的日益扩大,极大便利了知识的传播,不然你便是想推广教育,都千难万难。</p>
茶汤很快端上来了,邵姝漱完口后,说道:“阿爷,方才我给你带了些蜀中茶,比宫里的钟武茶好多了。”</p>
乐岚姬坐了下来,问道:“你哪来的茶?”</p>
“阿娘,女儿这会正遣家令去蜀中贩茶呢。”邵姝说道:“全大梁最好的茶都产自蜀中。我留了蒙顶茶孝敬你们。嘻嘻,阿爷若觉得好喝,可以让汉嘉郡将其列为贡品。他们想必很乐意,蜀中好茶太多了,可惜名气都不够响,若被评上贡品,每年白送的那点真算不了什么。”</p>
“汉嘉郡有蒙山……”邵勋说道。</p>
邵姝有些惊讶:“阿爷你连这座山都知道?蒙顶茶就产自蒙山之顶。”</p>
汉嘉郡汉嘉县在古代是青衣羌国,被灭后置青衣县,后汉改为汉嘉县,直至今日,大体位于后世雅安名山、芦山一带。</p>
蒙山就位于此县境内,相传前汉时代就有人驯服山顶野茶树,至今数百年了。</p>
其实这会种茶、产茶、卖茶最多的就是蜀中,荆州、江东固有好茶,但整体规模、名气还是比不了蜀中。</p>
他们这种先发优势还要延续数百年,直到最后被江东地区压过一头。</p>
“好,那就将蒙山茶列为贡品。”邵勋说道。</p>
目前宫中“唯一指定”用茶是钟武茶,即钟武龙骧府所产之茶。可能茶树品质还没培育好,口感一般般但邵勋一直努力带货,让钟武茶名气大了许多,产量也暴增,钟武龙骧府上下赚得盆满钵满。</p>
但说实话,质量撑不起他这么努力地带货。</p>
若在后世开直播间带这种茶,怕是要被家人们骂死。</p>
“香蒲,你父推广茶不是没有原因的,你货殖的时候要多想想,别以次充好,把这桩买卖名声弄坏了。”乐岚姬语重心长地说道。</p>
邵姝连连点头,然后又看向父亲。</p>
父亲笑了笑,道:“你娘没说错。茶、酒之属,阿爷称之为‘饮品’,二者其实是争竞关系。接待宾客、迎来送往、聚会清谈,魏晋以来往往离不开酒,若能以茶代酒,则好处颇多。阿爷现在见客必备茶,公私场合亦多用茶待客,必要好好整一整这狂喝滥饮酒水的风气。你好好做,最好自己建个茶园,别光货殖牟利。将来若能把茶推广到草原上,也是一桩美事。”</p>
“阿爷你想得真多。”邵姝叹道,旋又笑道:“女儿这是奉旨货殖吗?”</p>
“看把你美得!”邵勋无奈道。</p>
乐岚姬轻轻搂着女儿,笑看向邵勋。</p>
邵勋亦看向母女二人,也笑了。</p>
昏黄的光晕下,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笑个不停。</p>
有些事情,终究还是要靠亲情来治愈。</p>
晚饭过后,邵姝像只百灵鸟一样,叽叽喳喳说着外面的见闻,直到有些困了,便缠着母亲要一起睡。</p>
邵勋倒背着手,去到另一进屋舍,宿于王夫人房中。</p>
二月中旬的时候,天气稍稍有些转暖。</p>
邵勋基本上不太出宫了。</p>
有朝会就上朝,散朝后移驾观风殿丽春台,批阅奏折,或者召臣子问对。</p>
没有朝会的日子,基本就在龙鳞殿、黄女宫,批阅奏折,或与侍御史、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给事中之类的近臣问对。</p>
每天早晚,他基本都会去仙居殿一趟,看看母亲情况。</p>
其实早就有心理准备了,现在他只是在等待最终到来的那一天。</p>
二月下旬的时候,除了气温迅速回升,出宫躬耕了一天外,他已经搬到了仙居殿。</p>
这一日的薄暮时分,邵勋正坐在廊下审视扬州刺史送来的江南田籍,皇后庾文君带着太子夫妇来了。</p>
邵勋点了点头,示意他们直接入内。</p>
母亲刘氏一天中清醒的时候少,昏沉的时候多,基本说不了几句话了。</p>
灯已经点了起来。</p>
邵勋看完最后一个字,写上批注,将卷宗合上,交由给事中桓温取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