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沈文度
糖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沈文度,《父承子液》金银花原文主角,糖醋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按每人每年需十斤盐计算,一年就要四千万斤盐,这绝不是小数目。
如此情况下,理应不会无人问津才对。
沈文度听后额上渗出冷汗,急忙回禀:“回太孙殿下,尽管西南受大明统辖,但仍有土人时常作乱,虽规模不大且能迅速平息,可那些对当地不熟悉的商贾仍不敢贸然前往,轻则损失财物,重则性命堪忧。
属下与那里的富商也无深交,加之西南离应天甚远,故而无人涉足。”
朱瞻基听完点点头,并未责备沈文度。
毕竟沈文度做得已经很到位了。
至于西南,朱瞻基思索片刻,觉得他说得应该属实。
“终究是大明在那里统治薄弱啊!”
朱瞻基摇头叹息,心中也有些无奈。
以他目前的能力,即便想要有所作为,也无能为力。
“这样的话,三宣六慰司的新盐买卖就交给你全权处理吧。
我会告知沐王府一声,若遇到难以解决的事,你可以直接找沐王府求助。”
“属下遵命!”
沈文度闻言大喜,忙不迭答应。
对于新盐生意,他岂会不动心?
只是朱瞻基没提之前,他也未曾动手。
如今朱瞻基开口,虽仅是西南这一不算富裕的区域,但有沐王府相助,自然不会再有太大难题。
朱瞻基看他答应下来,又说道:“你在贩卖私盐时,也要派人弄清当地土人的情况、地形、人口聚集地及道路等,最好还能多招揽些土人,我将来会有大用。”
沈文度听后心中一凛,不敢多问,忙点头应允。
旁边站着的张懋听了这话,目光忽然变得锐利起来。
他出身于功臣之家,父亲当年因征伐安南而被封为英国公,对此类事务怎能不敏感?
太孙殿下所说的刺探土人状况、地形、聚集区域及道路等,岂不正是借助售卖食盐之机,深入调查土人的防御部署,以便将来大举进攻时提前获取情报?
至于笼络土人,这难道不是为了未来的军事行动寻找向导?
对一名胸怀壮志的功臣后代来说,最渴望的莫过于一场大战。
因此此刻张懋内心激动,甚至有些失态,心跳不禁加快。
张懋的反应并未逃过朱瞻基的眼睛,但他并未多言。
西南之地非打不可。
名义上虽属大明管辖,但实际上各地土司权力极大,与*的土皇帝无异。
欲长久稳固,必须彻底征服,让这些土人彻底离开山林,废除他们的政权,使之再无组织军队的能力。
让西南成为大明领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后世的印度洋出海口,是人人都垂涎的地方。
若能掌控此处,其利益难以估量。
仅看印度洋海域,一旦控制了出海口,欧洲便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战则战,商则商,无论从战略还是经济角度看,这个地方的价值无可替代。
眼前的机会就在眼前,印度洋的出海口距离大明不过是一片密林的距离。
朱瞻基绝不会放过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
在他心中,西南不仅需要攻打,周边的小国也要狠狠打击,打击程度要超过草原上的战役,直至这里彻底平静,不见一丝叛乱,不留一个土人政权残存。
将这里变成大明南部最稳定的出海港。
可惜,这些想法只能埋在心底。
太祖皇帝的目光毕竟还有些狭窄啊!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历代*的目光似乎都局限于北方,对南方的关注则相对较少,更多时候只是安抚而已,因南方从未有过足以构成真正威胁的敌手。
短时间内,即便朱瞻基想劝服朱棣,也是徒劳无功。
与其冒险去说服朱棣,倒不如提前做好自己的准备。
到时候亲自行动便是,无论是借操练军队之名,还是利用某个叛乱的机会,只要手中有钱,总能找到解决之道。
退一步讲,他还可以耐心等待朱棣同意组建幼军之时,再带着幼军以训练为由出征。
如今他已经通过出售食盐积累了启动资金,往后各类财富将源源不断涌入。
未来充满希望,朱瞻基心中盘算着即将到来的规划。
看完所有商人的报价单后,按照沈文度的建议,朱瞻基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竞标人选,并将他们的名单与资料抄写在一张纸上,递给了身边的张懋。
“这份名单你派人交给夏原吉,记住,你不必亲自前往。”
张懋是自己人,朱瞻基明白有些事情必须有所保留,毕竟三叔一直在暗中观察。
朱瞻基虽无所畏惧,但有时还是低调为妙。
张懋本想请缨参与征讨西南的行动,却听到了朱瞻基的指示,便立刻点头应允。
接过名单后迅速出门,没多久便返回。
朱瞻基见状,便知事情已经妥善安排妥当。
看向一旁的沈文度,微微一笑说道:“这次多亏你帮忙,待新盐事务处理完毕,我自会有新的安排给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