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千里江山图
糖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千里江山图,《父承子液》金银花原文主角,糖醋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整体而言,实心炮弹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力相当惊人。
那一百多米长的围墙,一旦被命中,每一发都会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连附近的墙壁都摇摇晃晃,仿佛稍有触碰便会坍塌。
这还仅仅是使用实心炮弹攻击建筑的结果。
倘若是在两军交锋之时,大将军炮将改用体积较小的*,一次性发射大量炮弹,犹如放大版的枪械,一炮下去,朱瞻基料想存活者寥寥无几。
不过相比之下,这种炮弹的射程较短,实心炮弹更适合摧毁建筑,而另一种则更适合对付活人。
试想战场之上,一炮打出一片弹幕,敌人随之伤亡惨重的情景,可见这种火炮的威力不容小觑。
然而最大的弊端仍是那弥漫的硝烟,一阵炮击之后,整个炮台都被浓烟笼罩。
朱瞻基待硝烟逐渐消散,才转向身旁的小鼻涕和金忠说道:
“命东厂与御林军入内,凡有抗拒者,即可当场处决!”
“臣(奴婢)遵旨!”
二人行礼领命,随即挥手开始传递朱瞻基的指令:
“传太孙令,凡有抗拒者,即可当场处决!”
“杀!”
……
……
声音反复三次,随着一声“杀”,一队队御林军与东厂的太监迅速分成两路,分别朝坍塌的围墙冲去。
喊杀声中,纪纲府邸内也涌出一批死士,快速迎向御林军和东厂众人。
刀剑交错间,不时有冷箭飞出,失去了围墙屏障后,御林军与东厂这边的协同作战更为默契,人数上也占据优势。
冲出的死士很快*退回原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御林军与东厂太监涌入,战线逐步向院内推进,各个庭院与通道很快变成了一处处小型战场。
显而易见,围墙消失后,这场围攻不久便接近尾声,尽管这些纪纲府的死士对地形较为熟悉,但在人数占优的御林军和东厂面前,抵抗显得毫无意义。
随着惨叫逐渐减少,刀剑碰撞的声音愈发稀疏。
朱高炽走到朱瞻基身旁,用胳膊轻碰他,一脸愁容地低声说道:
“孩子,这次咱们全家的命运都系在你身上了。
若是在纪纲的宅子里找不到他的罪证,你爷爷怕是要亲自领兵杀回来了。”
看着父亲到现在还如此谨慎,朱瞻基忍不住叹气,轻声说道:“爹,您放心,我又不是傻子。
对付纪纲这种人,我自然会准备得万无一失。
即便找不到证据,我也能当场制造一些出来。”
“现场制造证据?”
朱高炽听到这话,一时没明白儿子的意思。
朱瞻基没有解释,而是转向其他官员道:“叛贼的同党已尽数归降,诸位大人是否愿意随我去查看一番?瞧瞧这被纪纲严密守护的地方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到了这个时候,大臣们已经别无选择,纷纷点头应允。
看到这一幕,朱瞻基笑了。
不得不说,这么多年父亲监国经营下来,在朝中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
这些官员大半都倾向于太子,甚至某些关键职位的人本身就是太子府出身。
他们对身为太孙的他也颇为支持。
要是换了别的朝代,有这样的太子早该引起皇帝的猜忌了。
但朱家真是个例外,可以说是最有人情味的皇室了。
虽然朱棣偶尔拿朱高炽来敲打一下,但这父子俩合作得非常默契——一个管军事,一个抓政务,内外配合,相得益彰。
做皇帝的不像皇帝,常常丢下政务,带一帮靖难旧将御驾亲征;而当太子的也不像太子,朱棣在位时,监国的事大多由朱高炽负责,短则数月,长则几年,除了名分,几乎和皇帝没什么区别。
再加上太子素以仁慈闻名,朝廷里的文官几乎全都站在他这边。
自然而然地,朱瞻基作为长孙,也得到了这些人的拥护。
“走吧,爹,一起进去看看。”
朱瞻基招呼着朱高炽,后者点头,随后在朱瞻基的搀扶下,先行走向纪纲的府邸。
燕云十八骑紧紧跟随,将两人护卫于中间。
纪纲也被两名骑手夹在*,一行人浩浩荡荡地闯入了原本固若金汤的院落。
穿过那扇已被内部开启的大门,一队队御林军与东厂的太监扛着一具具尚在滴淌血水的*,统一运至一片开阔的草地。
还好,众多文官里有不少经历过靖难时期的,对于这样的场面不算陌生。
最多只是被血腥气*捂住口鼻,随即面无表情地开始四处打量。
不得不提,纪纲担任锦衣卫指挥使这么多年,绝非徒有虚名。
这宅子占地之广,几乎不逊于某些王府,各种装饰品,甚至有不少是周边国家进献给大明的贡品,还有那些建筑,其中不乏许多连皇宫都难以见到的珍稀之物!
“嘶……”
众人前行时,忽然走在前头的太子朱高炽停住了脚步,脸上浮现出一抹惊讶神色,挣脱开朱瞻基的扶持,几步跨到一幅展开后约莫十多米长的字画面前,惊呼道:
“杨士奇,你过来看,这可是北宋宫廷画师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
听到朱高炽的惊叫,立刻有许多官员围拢过来。
片刻之间,这幅十来米长的画卷前便挤满了文官。
就连朱瞻基这位太孙,也不知被谁推搡了一下,挤出人群。
“千里江山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