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太子妃
糖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太子妃,《父承子液》金银花原文主角,糖醋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外,正如父亲朱高炽所言,靖难时期的那些老人大多已年迈。
虽朱瞻基对他们并无太多印象,但他们确实将这一家推向了权力顶峰。
朱瞻基认为自己不能忘本,哪怕只是简单地为朝中老臣配备私人医生,或许就能改变某些历史的走向。
比如三杨,若他们再多活几年,自己未出生的大儿子也许就不会有机会制造土木堡之变。
然而,朱高炽听后却一脸忧虑,担心地问:“孩子,你是不是生病了?”
一边说着,一边伸手试探朱瞻基的额头。
朱瞻基白了他一眼,避开了那只手。
他知道父亲为何会有此反应。
毕竟,儒家思想已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心中,要在这个时候提出建医学院的想法,肯定会让那些读书人难以接受。
不过朱瞻基并不太在意,即便他们反对又有何妨?
现在的局势和明朝末年不同,自己的祖父不是也杀了方孝孺全族吗?可之后科举照常,官员依旧各司其职。
历史总是这样,读书人骨气最硬,但也最容易妥协。
如果不趁现在还能借助祖父的余威做些事情,恐怕以后会更加艰难。
见朱高炽如此反应,朱瞻基想了想,决定还是别让他操心,于是换了一种说法继续说道:
“我只是想办个小学堂,专门训练些为朝中官员治病的医生。
你说靖难的老人年岁渐长,那如果我培养出一批与御医相当水平的郎中来,到时候给那些年迈的大臣们都配一个随身照顾健康的医生,这岂不是善事一件?怎么到你这儿就成了我疯了似的?”
“就这事儿?”
听罢此言,朱高炽心中微微动摇,若真如朱瞻基所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但同时,他也隐隐觉得朱瞻基的学堂恐怕不会这么简单。
总觉着朱瞻基是在骗他,可偏偏又找不到任何证据。
“自然如此,不然还能怎样?难道让我派这些治病救人的人去考科举?”
朱瞻基毫不迟疑地答道。
现在他虽缺钱,但等他有了钱,便不会再顾忌读书人对朝廷的影响。
别人管别人的事,他只需自立门户,不用朝廷分文。
即使众人再怎么反对,也跟他毫无干系。
毕竟那些书生能奈他何?纵使天下喧嚣,只要朱棣未回顺天,他便是大明最富有、最有权势的人。
随心所欲,只要别*,别去觊觎那龙椅就好。
即使今日建医学院,明日造科学院,后日弄军事学院,别人也奈何不了他。
再说,以他对祖父的了解,只要给足银子,那位嗜战的祖父或许能一直打下去。
待朱棣厌倦征战,想起回朝时,即便朱棣想要阻止他,那时他也早已成事。
心中满是憧憬,朱瞻基对筹钱之事愈发急切。
毕竟如今权力已有,身为当朝监国太孙,朱棣一日不归,他便是大明名副其实的王。
只差金钱而已!
“筹到钱,就让老朱在外痛痛快快打个七八年!”
朱瞻基心中暗暗定下小目标,越想越是热血沸腾。
这热切的目光把旁边的朱高炽吓了一跳,几乎伸手去摸他的额头,看看是不是烧糊涂了。
不过,这只是他的胡思乱想罢了。
片刻之后,朱高炽才缓缓开口说道:“孩子,你这个主意倒也不坏。
若是能让朝廷里的每位大臣都有一个像御医那样水准的郎中相伴,即便让你祖父知道,他恐怕也会赞同你的做法,那些年迈的大臣们定会因此对你心存感激。”
接着,朱高炽面露几分忧虑道:“然而,既然你已坐在这位置上,就该明白万万不可急于行事。
要知道,你娘、我和你,如今全家上下,都被天下人注视着。
一旦做得太过火,那些对我们心怀恶意的人便会立刻*那些读书人,对我们展开无休止的责骂!”
朱高炽神情认真,朱瞻基静静聆听,尽管自己的父亲看起来笨拙胆怯,但实际上很多事情看得比许多人都更透彻。
“爹,您放心,我自会循序渐进。”
朱瞻基回应道。
——
看到朱瞻基听进了劝告,朱高炽便不再多言。
随后又询问了些朱瞻基最近处理政事的情况,朱瞻基一一回答得条理分明。
返回皇宫后,朱瞻基前往乾清宫,大部分政务已被三杨处理妥当。
朱瞻基只是简单翻阅了几份奏折,确认一切无误。
实际上,三杨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这些政务办得比他自己单独处理时要出色得多。
每份奏折的回答都很直接犀利,将事情处理得十分妥帖。
如此一来,朱瞻基对接下来委托三杨处理政务的事愈发放心。
将所有政务交托给三杨后,朱瞻基想了想并未久留乾清宫,径直往太子府走去。
他手头的事情依旧繁杂,虽然政务可交由三杨,但既已与夏原吉商议好条件,有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还是要着手进行的。
毕竟于他而言,眼下最重要的是筹集资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