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四大名着
糖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 四大名着,《父承子液》金银花原文主角,糖醋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待沈文度离去,朱瞻基才转向张懋问道:“三叔那边可有音讯?”
张懋闻声忙道:“回太孙,照您吩咐,此次未动用锦衣卫旧部,而是派了新人调查,果然有所发现。”
朱瞻基本是随意一问,没想到张懋真查到了线索,顿时来了兴趣,笑道:“讲讲看。”
张懋拱手道:“太孙,数日前几位新人探得,在七八天前,*殿下队伍里不知从何处迎来一群难民,收留后款待丰盛,临别还派人护送出营。”
兄弟们循线追踪,发现这些人离营后一路南行,巧妙避开沿途锦衣卫暗哨。
按时间推算,五天前他们应已抵达应天,但之后便似人间蒸发,最后现身是在城南,料想此刻仍在该区域附近。”
“城南那边住的多是些显赫人物,不易搜寻,不过我已经安排不少新入伙的兄弟在城南监视,一旦*出现,相信不用太久便会传来消息。”
朱瞻基听后微微颔首,他对这位三叔倒真是颇为欣赏。
听到张懋所言,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位三叔定是假扮成难民混进应天的。
一个正经王爷竟能委屈自己扮演难民,若说他没有几分智慧,那是在冤枉他了。
不过这聪明才智似乎不太愿意往正道上使。
他总是挖空心思找别人的毛病,行事格局也显得有些狭隘。
朱瞻基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位三叔,觉得他的能力也就那样。
唯一让他困扰的是,最近关于新盐的事,关乎他后续一系列计划。
担心这位三叔趁机捣乱。
见张懋快要把人揪出来了,朱瞻基便不再追问,淡然说道:“继续盯着,别让三叔搅局就行,其他的事你自己酌情处理!”
“遵命!”
张懋闻言点头。
二人交谈之际,楼下拍卖会已正式开始。
明朝的盐铁生意一直管控得很严。
毕竟盐铁涉及重要军需和国家大半税收。
开国以来,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棣,军费主要靠盐税支撑。
过去买卖食盐必须凭盐引,无盐引便是私盐,查获后不仅要杀头,家产充公,连家属也难逃厄运。
尽管如此,私盐的暴利仍吸引无数人铤而走险。
然而如今不同了,朝廷推出新盐政策,只需参与竞拍,出价高者即可获得某地食盐买卖权。
与盐引制度相比,这种方式更为开放,盐引则是按配额获取销售资格。
而且取得盐引并非易事,不仅耗费巨资,还需疏通关系,单有钱是不行的。
当关于新盐的消息传开,对绝大多数商人而言,这无异于天降喜讯。
正因如此,这座淮南会馆此刻几乎座无虚席,汇聚了来自大明四面八方的商贾。
有的商人是应沈文度之邀而来,有的则是听闻此事后自行前来。
其中,自发而至的队伍里,首推晋商。
说到这些晋商,他们最初的财富便源于盐业。
明朝初期,朝廷屡次北伐,军粮运输困难重重,于是沿用了宋朝遗留下来的“开中法”
。
所谓“开中法”,便是利用某种物品,如食盐、茶叶等,作为交易媒介,招徕商人输送军粮、马匹等物资。
晋商能够发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直到后来,大明失去北伐的能力,“开中法”
失去了意义,晋商才转向其他领域。
对于此次朝廷推出的新型食盐,这些依靠盐业起家的晋商自然不会错失良机。
朱瞻基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未加以阻拦。
毕竟目前晋商并无明显过失,尽管内心对其并无好感,但他清楚,天下商人皆是如此,今日打压晋商,明日也会有新的商家取而代之。
最好的策略,就是将他们视为韭菜,该收割时便收割,该培育时也得给予滋养!若不幸有哪颗“韭菜”
枯萎了,那时再更换新的即可。
此时,淮南会馆一楼原为大厅的空间已被重新布置成扇形区域,扇形的顶端设有一个高台,上面,沈文度从秦淮河那边请来的几位青楼女子正翩翩起舞。
与高台遥相呼应的是半开放式结构的二楼和三楼,以及一楼的部分区域。
此时,这些地方早已坐满了商人,他们对舞台上那些*的表演兴致缺缺。
这些人此刻满心期待的,是即将开始的拍卖会。
好在朱瞻基下令之后,沈文度也没有让大家久等,舞曲结束之际,差不多到了约定的时间。
沈文度挥了挥手,示意这些女子退下,随后亲自登上了高台。
台下的观众,楼上的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沈文度抬手示意,原本喧哗之处的声音逐渐安静下来。
他向四周行了一礼,笑着开口说道:
“今日诸位同行在此相聚,沈某深感荣幸,感谢诸位的到来。
拍卖结束之后,我还特意请了几位秦淮名伶为大家助兴,希望各位玩得开心、尽兴。”
这不过是些例行公事的客套话,沈文度深知,生意场上的人往往不拘小节,他自然懂得如何与这些同行打交道。
话音刚落,果真引来了不少附和之声。
商人不同于书生,他们行事直爽,毫不扭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