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嘢督鸠呱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章 青丝谜云,霓虹夜骨瓷白,壹嘢督鸠呱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丝一缕系前尘,血咒百年觅旧痕。
欲问巫蛊何所寄,雾港深处访故人。
********************************************************************************************************************************
夜已深沉,古董店“藏珍阁”内,唯有几盏仿古壁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着角落里的浓稠黑暗。空气中弥漫着旧木头、尘埃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陈年纸张的霉味,混合着窗外雾港市特有的潮湿气息,形成一种独特的、令人心安又隐隐不安的氛围。保险柜被重新关上,但它所吐露的秘密,却像无形的阴影,笼罩在沈青临和阮白釉的心头。
沈青临坐在那张厚重的花梨木长桌旁,指尖轻轻摩挲着那个冰冷的金属小盒。盒盖上的雕花在灯光下忽明忽暗,仿佛隐藏着无数欲说还休的故事。他没有再打开它,但那缕被细心收藏的青丝,以及那张写着谶语的泛黄纸条,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旁边的账本摊开着,密密麻麻的英文和数字记录着威廉家族近百年的隐秘交易,每一笔都可能沾染着不易察觉的血腥与罪恶。
“青丝……”沈青临低声重复着,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这缕头发,看到它曾经的主人,以及缠绕其上的命运。“在中国古代的传说和某些地方的民俗里,头发,尤其是女子的青丝,常被认为蕴含着主人的精气神,甚至灵魂的一部分。”
阮白釉坐在他对面,双手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清茶,指尖冰凉。沈青临的话语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一圈圈涟漪。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触摸保险柜时那奇异的感觉——冰冷、束缚,以及脑海中闪现的模糊画面:一个穿着素雅旗袍的背影,一把冰冷的剪刀,还有那无声飘落的……发丝?
“精气神……灵魂的一部分?”她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所以,这缕头发,不仅仅是纪念,更可能是一种……媒介?”
“很有可能。”沈青临抬眸看向她,眼中带着一丝凝重,“我曾在一本关于南洋巫蛊之术的残卷上看到过类似的记载。有些古老的术法,会利用人的毛发、指甲,甚至是血液,作为施术的引子,将人的命运与某个器物,或者某种力量,强行绑定在一起。”他的声音顿了顿,像是在斟酌词语,“这种绑定,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诅咒。”
诅咒。这个词像一把冰冷的钥匙,瞬间打开了阮白釉心中恐惧的闸门。骨瓷茶具渗出的暗红色液体,威廉家族成员接二连三的离奇死亡,那句“当血脉重聚,诅咒方休”的谶语,以及这缕神秘的青丝……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
“如果这缕头发,真的是用来施加诅咒的媒介……”阮白釉的声音有些艰涩,“那它的主人,很可能就是那个与威廉家族有着深仇大恨的人。账本上……有没有提到过什么特别的中国女性?”
沈青临摇了摇头:“账本主要记录的是商业交易和资金流向,涉及人名的地方很多,但大多是商业伙伴或者经手人。要从中筛选出与威廉个人恩怨相关的特定女性,如同大海捞针。而且,施术者未必会留下明确的记录。”他将目光重新投向那金属盒,“这缕头发被如此郑重地收藏在保险柜最深处,与记录家族核心秘密的账本并列,本身就说明了它的极端重要性。威廉家族的人,一定知道这缕头发代表着什么,或者说,他们惧怕着这缕头发所代表的力量。”
“那我们现在……”阮白釉感到一阵迷茫,线索似乎又断了。
“我们需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具体是哪种巫术会用到青丝作为媒介,以及这种巫术的详细作用和解除方法。”沈青临的思路清晰起来,“雾港市龙蛇混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也保留了许多古老甚至禁忌的传统。或许,有人知道这些。”
他的目光穿透了古董店的窗户,望向外面被霓虹灯和雾气笼罩的城市深处。“我认识一位老先生,姓古,人称‘古通今’。他大半生都在研究雾港市的历史和民俗,尤其对那些旁门左道的奇闻异事颇有涉猎。或许,他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决定既定,两人不再耽搁。沈青临将账本和金属盒再次锁好,妥善保管。离开藏珍阁时,已是凌晨。雾气比之前更浓了,将街道两旁的建筑笼罩得影影绰绰,五光十色的霓虹在湿漉漉的空气中氤氲开来,构成一幅迷离而诡谲的都市夜景。
古先生的居所隐藏在雾港市老城区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深处。不同于外面充斥着赛博朋克元素的流光溢彩,这里仿佛被时光遗忘,保留着上个世纪的风貌。青石板路面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是低矮的旧式唐楼,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青苔。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线香和草药混合的味道。
他们在巷尾一栋挂着“静思斋”牌匾的小楼前停下。门是虚掩着的,沈青临轻轻叩了三下。
“进来吧。”一个苍老而略带沙哑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推门而入,一股浓郁的墨香和陈旧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光线昏暗,仅靠几盏仿古宫灯照明。四壁是顶天立地的书架,塞满了各种线装书、卷轴和发黄的文献,地上也堆叠着不少,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一位身形清瘦、穿着深色长衫的老者正坐在一张宽大的书桌后,埋首于一堆古籍之中。他头发花白,稀疏地拢在脑后,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但那双透过老花镜片看向他们的眼睛,却异常锐利,仿佛能洞悉人心。
“古先生,深夜打扰,实在抱歉。”沈青临微微躬身,语气恭敬。
古先生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在沈青临和阮白釉身上逡巡片刻,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淡然。“是沈家小子啊,稀客。”他的视线在阮白釉身上多停留了几秒,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这位是……?”
“这位是我的朋友,阮白釉小姐。”沈青临介绍道,“我们遇到了一些关于旧时民俗的困惑,想向您请教。”
“哦?”古先生放下手中的书卷,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指了指书桌前两张积满灰尘的木凳,“坐下说吧。能让你们俩深夜造访,想必不是一般的困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