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汉武帝:刘彻
C龙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汉武帝:刘彻,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C龙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破晓与长歌:汉武帝刘彻的权力史诗
一、未央宫的星芒初现
公元前156年夏末,未央宫椒房殿内,王美人紧紧攥着锦帕,在阵痛中望向窗外骤雨。当婴儿啼哭刺破雨幕时,宫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个男婴的双手竟紧握着赤色玉珏——这个被民间附会为\"握成侯\"的吉兆,冥冥中预示着他不平凡的命运。彼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排行第十的皇子,将在二十余年后掀起震撼天下的变革。
刘彻自幼便显露出异于常人的聪慧。六岁那年,他在东宫诵读《尚书》,当读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时,突然问太傅:\"若刑罚过严,百姓畏惧却不服,该当如何?\"这个直击治国本质的问题,让在场大臣们面面相觑。父亲汉景帝听闻后,特意将他抱上龙椅:\"彻儿可知,这天下最重的是什么?\"刘彻摸着冰凉的龙椅扶手,仰头道:\"是人心。\"
然而宫廷斗争的残酷,远比经史典籍更加现实。彼时太子之位属于栗姬之子刘荣,馆陶长公主刘嫖为巩固权势,想将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刘荣,却遭栗姬羞辱拒绝。失意的刘嫖转投刘彻母子阵营,某次将四岁的刘彻抱在膝上戏问:\"彻儿想娶阿娇吗?\"小家伙拍着手笑道:\"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这句童言促成的\"金屋之约\",实则是王美人与刘嫖精心谋划的政治联盟。在她们的运作下,公元前150年,景帝废刘荣,七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
二、蛰伏东宫的暗流
成为太子的刘彻,在东宫接受着最严苛的教育。儒家博士汲黯教他\"仁者爱人\",法家张汤传授律令权谋,黄老学者司马季主则强调无为而治。不同思想的激烈碰撞,在少年心中激起千层浪。他常在深夜秉烛,将儒法道三家主张写在竹简上反复推演,试图寻找治国的完美答案。
然而朝堂的权力天平,始终掌握在太皇太后窦漪房手中。这位尊崇黄老之术的传奇女性,如同笼罩在未央宫上空的厚重阴云。刘彻登基之初推行新政,试图罢黜百家、提拔儒臣,却遭到窦漪房的强势打压。御史大夫赵绾上书建议不必事事奏请太皇太后,竟被下狱赐死。面对祖母的雷霆手段,刘彻只能将满腔抱负深埋心底,在长乐宫请安时,依旧恭顺地聆听《道德经》讲解。
这段蛰伏岁月里,刘彻悄然培养着自己的势力。他在皇家园林上林苑组建羽林卫,亲自选拔年轻将领;又命卫青在灞上秘密训练骑兵,为日后对抗匈奴做准备。当窦漪房的眼线传来\"陛下沉迷游猎\"的密报时,刘彻正与霍去病讨论骑兵战术,嘴角扬起意味深长的微笑。
三、亲政时刻的雷霆万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