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始祖:王莽
C龙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新始祖:王莽,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C龙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王莽开始大肆铲除异己。他将汉哀帝的外戚势力全部清除,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官职。同时,他还利用各种手段,打压反对自己的大臣。对于那些顺从自己的人,王莽则给予丰厚的赏赐和提拔,以此来培植自己的党羽。
在经济方面,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下令将天下的土地收归国有,称为“王田”,仿照古代井田制,规定一家男丁不满八口而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的,必须将多余的土地分给宗族邻里;无田的人,按一夫百亩的制度受田。同时,禁止土地买卖,试图以此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此外,王莽还实行了“五均六筦”政策,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设立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物价,平抑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同时,对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等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在政治上,王莽对官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他仿照古代周礼,重新划分官职,更改官名,试图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政治体系。然而,这些改革过于繁琐,许多官员都无法适应,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官场混乱不堪。
在文化方面,王莽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广兴学校,征召天下通经之士到长安讲学,整理和编纂儒家经典。他还举办了大规模的学术活动,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王莽的野心也日益显露。他开始为自己称帝做准备,不断制造祥瑞之兆,宣扬自己是天命所归。一些阿谀奉承之徒也纷纷上书,请求王莽称帝。公元8年,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的禅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西汉王朝至此灭亡。
称帝后的王莽,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下令将少数民族的首领由王降为侯,更改少数民族的族名和地名,引起了少数民族的强烈不满,边疆地区战乱不断。在货币方面,王莽多次进行币制改革,先后推出了多种新货币,而且每种货币的形制和换算都极为复杂。这些货币不仅铸造质量差,而且频繁更换,导致市场上货币混乱,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
此外,王莽还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社会控制措施,对百姓的言行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行为,便予以严厉惩处。这些措施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百姓对王莽的统治越来越不满。
王莽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以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军最为强大。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杀死,他建立的“新朝”仅仅存在了15年便宣告灭亡。
王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出身普通的外戚子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谋略,一步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他的改革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王莽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妄图篡权的野心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具有超前思想的改革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