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3章 陵影惊心,密诏浮尘,孤凤栖凰,梓朔,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更深了。
文枢侯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林清梧清冷的面容。
她如同一个在棋局中运筹帷幄的将军,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充满了决绝。
她再次拿起那份誊抄的《太宗让储诏》,羊皮纸泛着淡淡的黄色,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诏书上的字迹,笔画遒劲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用鲜血凝成,充满了帝王的威严。
但林清梧的目光,却死死地锁定了“天命归于有德”这五个字上。
这五个字的笔锋,与整篇诏书略有不同,虽然细微,但对于拥有“墨韵通灵”的林清梧来说,却如同黑夜中的灯火般显眼。
就好像在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家伙,格格不入,让人不得不注意。
“果然……”林清梧低声自语,
她将诏书放下,从书架的暗格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古籍。
这本书的纸张已经泛黄,书页也有些残破,散发着一股古老的墨香。
这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孤本,记载着各种古老的字体和笔法,是林清梧花费了大量心血才找到的珍品。
她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一页页地比对,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书房内安静得只剩下翻动书页的沙沙声。
终于,她的目光停留在某一页上,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这一页上,记载着一种极为特殊的字体,这种字体笔画圆润,转折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顿挫,与“天命归于有德”这五个字的笔锋,几乎一模一样。
“果然是后人补刻的……”林清梧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自信。
她放下古籍,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墨韵通灵虽然强大,但过度使用也会让她感到疲惫。
“若非这枚冷宫玉印的共鸣指引,我恐怕永远都无法察觉到这份诏书竟然被篡改过……”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篡改太宗遗诏,这可是欺君罔上的大罪,一旦被揭发,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而皇帝竟然如此大胆,可见他对皇位的渴望,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想到这里,林清梧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既然你想玩,那我就陪你玩到底。”
与此同时,京城郊外,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入。
车厢内,沈砚之面色凝重,风尘仆仆。
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身上的伤痕也增添了不少。
但他顾不上休息,一回到京城,就立刻赶往巡按司的秘密据点。
“大人!”
据点的负责人看到沈砚之,立刻迎了上来,神情恭敬。
“情况如何?”沈砚之开门见山地问道。
“回大人,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负责人回答道,“这是近三个月来,所有关于皇陵修缮工程的奏折。”
沈砚之接过奏折,仔细地翻阅起来。
皇陵是皇家重地,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任何关于皇陵的修缮工程,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并且详细记录在案。
沈砚之逐一翻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礼部曾三次秘密加拨银两,用于“加固地宫”。
这本无可厚非,毕竟皇陵年代久远,需要定期维护。
但问题是,这些银两的流向却不明。
奏折上只说银两已经拨付,却没有详细说明银两的具体用途,以及负责施工的工匠名单。
“这些银两,都流向哪里了?”沈砚之眉头紧锁,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属下已经派人调查,但至今还没有查到确切的线索。”负责人如实回答道。
“继续查!务必查清楚这些银两的去向!”沈砚之语气严厉地说道,“另外,密切关注皇陵的动静,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刻向我汇报。”
“属下明白!”负责人连忙应道。
沈砚之放下奏折,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皇陵,
“若皇陵真的藏有什么关键的证据,那我们必须抢先一步……”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第二天,阳光明媚。
林清梧一早就来到了翰林院,向皇帝请旨。
“皇上,祭天大典在即,臣女认为有必要亲自踏勘皇陵旧制,以确保祭祀仪式的顺利进行。”林清梧语气平静地说道。
皇帝听了,眉头微微皱起。
皇陵是皇家禁地,除了特定的祭祀活动,一般人是不能随意进入的。
林清梧突然提出要踏勘皇陵旧制,让他感到有些疑虑。
“文枢侯,此事是否有些不妥?”皇帝试探性地问道。
“皇上,臣女也是为了祭天大典能够顺利进行。”林清梧不卑不亢地说道,“而且,臣女对皇陵的旧制也略有研究,或许能够发现一些有用的线索。”
翰林院的众臣也纷纷站出来,为林清梧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