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忆拾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靖王巡郡,《父承子液》金银花原文阅读笔趣阁,豆忆拾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护卫准时前来伺候王爷起身。看到楚逸渊那憔悴不堪的模样,护卫心中一惊,但想着王爷许是为了巡视三府八县的事务劳神费心,彻夜未眠,便也没敢多问。

用过早餐后,楚逸渊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威严与果断,对护卫下令道:“你即刻派灵雀前去通知盐泽府知府,就说本王今日要前往银滩县和晶盐县考察,让他陪同。” 护卫领命后,迅速转身出去安排。

随后,楚逸渊在其他五名护卫的协助下,安稳地坐上轮椅,再被小心转移到装饰舒适的马车中,出发前往盐泽府府城。

灵雀骑在一匹矫健的快马上,一路风驰电掣般朝着盐泽府奔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飞扬,他心中牢记着王爷的吩咐,丝毫不敢懈怠。抵达盐泽府后,他径直来到知府衙门,见到知府孙靖宇,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恭敬地禀报道:“孙知府,王爷即刻便要抵达盐泽府,此番主要前往银滩县和晶盐县考察,特命您陪同。”

孙靖宇听闻,神色一凛,深知王爷此次考察意义重大。他不敢有半分耽搁,当即转身,迅速对身旁的府役下令:“你们几个,速速快马加鞭前往银滩县和晶盐县,通知两位县令,就说王爷即将前来考察,让他们做好周全准备!”府役们领命后,如离弦之箭般匆匆离去。

安排妥当后,孙靖宇亲自登上早已备好的马车,马夫挥动长鞭,马车朝着府城门口疾驰而去。此时,灵雀也已重新上马,与孙靖宇一同在府城门外等候靖安王的到来。见王爷一行到来,知府快步上前,恭敬行礼:“下官恭迎王爷大驾,王爷一路辛劳!”楚逸渊微微点头示意,便在知府的陪同下,前往银滩县与晶盐县的大盐田。

盐泽府地处海边,其所产之盐正是海盐。此地有银滩县与晶盐县,两县皆以产盐闻名,且产出的盐品质各有特色。银滩县的盐,颗粒均匀、色泽洁白,口感纯净,杂质极少,在市场上颇受青睐;晶盐县的盐则以味道醇厚、咸香浓郁着称,虽颗粒稍显大小不一,但凭借独特风味,也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

众人首先来到银滩县盐田,银滩县的县令周闲坤早已等候在此。放眼望去,大片盐田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制盐工人忙碌其间。楚逸渊边走边看,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制盐的每一个环节。他指着一处正在晾晒卤水的盐池,向县令提问:“这卤水晾晒的时长,可有固定标准?”知府连忙回答:“回王爷,一般来说,需晾晒五日左右,依天气状况略有调整。”楚逸渊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若遇阴雨天气,这晾晒时间一长,盐的品质是否会受影响?”周闲坤面露难色,如实回应:“确有此忧,若天气不佳,盐的成色与口感便会大打折扣。”

楚逸渊目光如炬,看向那支支吾吾的县令,严肃地问道:“你且说说,这生产盐的工人所用的刮盐刮板是何形状,又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那县令顿时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半天也答不上来。楚逸渊眉头紧皱,又追问道:“在生产细盐时,过滤装置是通过何种形式进行过滤的?”县令更是一脸窘迫,赶忙低头道:“王爷,下官实在惭愧,这些……这还真不知道。”

一旁的知府孙靖宇见状,说道:“你且把做盐的工头或是干活的工人找来,让他们来回答王爷的问题。”县令如获大赦,赶忙小跑着去安排人找盐田的工头和劳作的工人。

不多时,工人们拿着刮板过来,将其呈给王爷。楚逸渊仔细端详着,发现这刮盐的刮板做得极为简单,且十分笨重,重量颇沉。

这时,负责生产盐的工头也赶了过来,恭敬地行礼:“见过王爷,见过知府大人。”楚逸渊看向工头,问道:“你且说说,做细盐时,过滤排除杂质的过滤装置,你们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过滤的?”工头不敢怠慢,赶忙说道:“回王爷的话,咱们现在过滤啊,就是用些粗布蒙上竹筐,把盐水倒进去,让水慢慢渗下去,杂质就留在布上了,就这么简单。”

楚逸渊听后,微微皱眉,又看了看那些成品盐,只见盐粒较大,颜色还有些发黄,拿起一粒放在口中尝尝,果然略微发苦。至此,楚逸渊心中已然有数,他没有多做停留,带着众人离开了银滩县,向着晶盐县赶去。

众人来到晶盐县盐田,县令吴峻权已经等候在那里。这里的1布局与银滩县略有不同,盐工们采用的制盐方法也存在差异。楚逸渊坐在轮椅上,俯下身子,仔细观察着从盐池中捞出的粗盐,问道:“这晶盐县的盐,杂质过滤之法,与银滩县相比,优劣如何?”陪同的盐场管事赶忙上前解释:“王爷,咱们晶盐县多以多层滤网过滤,虽能保留独特风味,但对一些细微杂质,过滤效果欠佳。”

一路考察下来,楚逸渊心中对盐的生产、流程改进以及技术提升已然有了清晰的思路。他深知,可引入更为先进的蒸发技术,利用风力与太阳能结合,缩短卤水晾晒时间,减少天气因素干扰;在杂质过滤环节,可借鉴其他地区的精细滤网工艺,既能保留各地盐的特色,又能提升盐的整体品质。想到此处,楚逸渊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深知,只要合理规划、改良技术,盐泽府的盐业定能迎来新的繁荣,为云澜郡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在知府孙靖宇的邀请下,在两位县令周闲坤和吴峻权的陪同下,一众人回到了盐泽府府城。知府孙靖宇设宴招待了一行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逸渊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依次扫过在座的知府孙靖宇以及两位县令周闲坤和吴峻权,缓缓开口:“今日实地考察一番,诸位对盐泽府的盐产业情况,想必心中有数。本王想先了解下盐的产量,这关乎民生与经济,可马虎不得。”

周闲坤连忙起身,恭敬地回道:“王爷,银滩县目前每月的原盐产量大约在三千石左右。因晒盐受天气影响颇大,若是遇到阴雨天,产量会有所下滑。”

吴峻权也赶忙接着说:“晶盐县的产量与银滩县相差不大,每月约莫两千八百石,不过我们正在设法改进,争取能有更多产出。”

楚逸渊微微点头,又问:“那这盐的销售去向,二位县令可清楚?”

周闲坤道:“王爷,咱们产出的盐,大部分运往郡内的各个城镇,供应给当地的百姓日常所需。还有一部分会运往周边郡县,通过商队贩卖,换取些其他物资回来。”

吴峻权补充道:“还有些盐被运往边境地区,那边贸易往来频繁,对盐的需求量也不小。”

楚逸渊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续问道:“这盐的价钱又是如何?百姓能否负担得起?”

周闲坤回道:“普通的粗盐,一石售价一贯钱,勉强能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而品质稍好一些的细盐,因产量稀少,一石则要卖到两贯半钱。”

吴峻权接着说:“王爷,不过细盐主要是供给达官贵人,普通百姓多是购买粗盐。”

楚逸渊微微皱眉,“税收情况又如何?这可是关乎朝廷财政的大事。”

孙靖宇这时起身,恭敬地作揖,从府丞的角度做了总体汇报:“王爷,盐税乃是我盐泽府的重要税收来源。按照朝廷规定,每石盐收取二十文的税。以目前两县的产量来算,每月盐税能有一万余文。”

楚逸渊微微颔首,又问:“那盐工们的生活状况和收入如何?他们是盐产业的根基,可不能亏待了。”

周闲坤回道:“盐工们每日劳作辛苦,收入却不高。他们每月的工钱,除去基本的衣食住行,所剩无几。遇到生病或是家中有事,日子便过得紧巴巴的。”

吴峻权也附和道:“确实如此,王爷。虽说咱们也想给盐工们涨些工钱,可盐价受限,成本又难以降低,实在是有心无力。”

楚逸渊听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说道:“盐产业关系到民生和经济,本王定会想办法改善现状,让百姓能吃上平价盐,盐工们也能过上好日子,诸位也需多费心思,共同为盐泽府的发展出力。”众人纷纷起身,恭敬地应道:“谨遵王爷教诲。”

楚逸渊一行人浩浩荡荡打道回府后,神色凝重,稍作休息便将贴身护卫首领云飞叫到近前。他的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察一切,语气沉稳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云飞,本王命你带两个人,即刻前往盐泽府,暗中调查盐泽府知府孙靖宇,以及银滩县县令周闲坤、晶盐县县令吴峻权这三人。”

他微微停顿,思索片刻后继续说道:“着重调查他们平日里与何人来往密切,是否有贪腐行径。盐泽府的百姓生活疾苦,你要仔细查访,看看他们是否存在欺压百姓、克扣民脂民膏的行为,身上有无冤假错案、人命案。这关乎百姓的生死存亡,不可有一丝懈怠。”

“另外,”楚逸渊的声音加重了几分,“盐产业乃是云澜郡的经济支柱,其经营状况不容有失。你要将盐的价格、销售渠道、销售量和产量,以及上缴税收的详细情况,都给本王查得一清二楚。账目上哪怕有一丝差错,都绝不能放过。”

说到此处,楚逸渊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笃定,“本王觉得,至少银滩县和晶盐县这两个县令有很大问题。云澜郡的盐业,是官府专营产业,关乎民生与朝廷财政,走私盐的现象绝对不能容忍。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更让百姓深受其害。你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打草惊蛇,将所有线索都牢牢掌握在手中。”

云飞单膝跪地,郑重其事地抱拳领命:“王爷放心,属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随后,他迅速起身,挑选两名得力手下,悄然离开了王府,踏上调查之路,而王府内依旧平静如初,仿佛这场即将掀起风云的调查从未发生过 。

考察完盐泽府后,楚逸渊没有丝毫懈怠带着六名护卫奔赴翠林府。出发前,他便吩咐护卫灵雀先行一步,前往翠林府通知知府周怀玉,告知王爷即将前往翠林府下辖的青杉县、竹溪县和枫林县考察,并请知府陪同。

周怀玉接到消息后,不敢有丝毫耽搁,早早便来到府城门外候着。不多时,楚逸渊带领着五名护卫抵达。周怀玉赶忙走近马车前,恭敬行礼,满脸堆笑地说道:“王爷一路劳顿,快请进府中歇息片刻,稍作整顿再出发也不迟。”

楚逸渊摆了摆手,神色淡然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必了,直接前往青杉县吧,时间紧迫,莫要耽误了正事。” 周怀玉连连点头应是。

于是,周怀玉上了自己的马车在王爷的马车后随行,此时灵雀护卫也归队,六名护卫整齐地分布在马车周围,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青杉县进发。

抵达青杉县时,县令郑山启早已在县城外恭迎。他身着官服,神色紧张又恭敬,见到楚逸渊的马车,立刻跪地行礼。楚逸渊的轮椅被护卫们抬下马车,楚逸渊下车后坐上轮椅,抬手示意他起身,简单寒暄几句后,便直奔杉木村而去。

到了杉木村,楚逸渊首先详细了解了村民们伐木的情况,他仔细询问伐木工们采伐杉木的流程、频率以及对山林生态的维护措施。接着,又深入调查了制作木器的情况,从木匠们精湛的手艺,到制作一件木器所需的时间、人力成本,都一一过问。

“师傅,像您这样经验丰富的木匠,一个月能做多少件木器?”楚逸渊走到一位正在忙碌的老木匠身旁,亲切地问道。

老木匠停下手中的活计,有些拘谨地回答:“回王爷的话,小老儿手脚还算麻利,一个月能做个十来件。”

楚逸渊微微点头,又接着询问:“那这些木器主要都销售到哪些地方?收入情况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骚狗(完结 番外)笔趣阁

雨暮晨光

乖软尖子生

莫倾风

及笄礼三杯满酒全文免费阅读

邪恶的胖子1981

星铁:杨先生,我想其中有些误会

雨暮晨光

凡人修仙,从获得大帝记忆开始

莫倾风

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

邪恶的胖子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