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岳飞,状元郎挨日常by小小望沈清辞,张一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精忠报国:岳飞的传奇人生与深远影响

一、岳飞生平与时代背景

岳飞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以及宋金对峙的复杂局势构成了他传奇人生的宏大背景。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宋徽宗时期,朝廷内部奸臣当道,卖官鬻爵之风盛行,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同时,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不堪,社会动荡不安。而此时,北方的金国迅速崛起,其军事力量日益强大。金国在灭辽之后,将目标对准了北宋。1125 年,金军长驱直入,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惊慌失措,急忙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然而,北宋军队在金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1127 年,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皇室成员、官员和百姓,北宋宣告灭亡,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南宋建立初期,政权并不稳固。一方面,金军不断南下侵扰,企图一举消灭南宋政权;另一方面,南方各地也出现了许多游寇和叛乱势力,社会秩序混乱。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采取了避战南迁的政策,将都城迁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但南宋朝廷内部也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斗争。主战派主张积极抗金,收复失地;而主和派则害怕与金国发生战争,主张妥协求和。

岳飞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他于 1103 年出生在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岳飞的父亲岳和是一位勤劳善良、正直淳朴的农民,他非常重视对岳飞的教育,从小就教导岳飞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岳飞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毅力。他师从周同、陈广学习剑术和枪法,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同时,岳飞还勤奋好学,熟读经史,尤其对兵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常常研读古代兵书,思考战争策略,为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岳飞从小就立下了报国之志。他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国家的忠诚。当北宋灭亡、南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时,岳飞毅然决定投身军旅,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

二、岳飞的军事生涯

1.初露锋芒

岳飞的军事生涯始于北宋末年的动荡时局。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侵,北宋王朝岌岌可危。年仅二十岁的岳飞,怀着满腔的报国热忱,毅然投身军旅,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军事征程。

岳飞初次参军,是在刘浩的麾下。当时,刘浩奉康王赵构之命,招募义勇军以解汴京之围。岳飞凭借着自身的武艺和勇气,很快在众多士兵中脱颖而出。在一次侦察任务中,岳飞率领一小队骑兵遭遇了一股金兵。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岳飞毫无惧色,他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挥舞着长枪,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勇猛感染了身边的士兵,众人齐心协力,奋勇杀敌,最终成功击退了金兵,还缴获了不少战利品。这次战斗,让岳飞在军中声名鹊起,也让刘浩对他刮目相看。

不久之后,岳飞随刘浩所部归属宗泽指挥。宗泽是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将领,他十分赏识岳飞的才能,对岳飞悉心教导,传授他排兵布阵之法。岳飞也不负所望,在宗泽的麾下迅速成长。在开德府的战斗中,岳飞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手持利刃,冲入敌阵,与金兵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在战斗中,岳飞的脸颊被流矢射中,但他毫不退缩,简单地擦拭了一下伤口,便继续奋勇杀敌。在他的带领下,宋军士气大振,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宗泽对岳飞在战斗中的表现赞不绝口,但同时也担心他过于勇猛而忽视战术。于是,宗泽送给岳飞一幅阵图,教导他要学会运用阵法作战。岳飞接过阵图,认真地看了看,然后对宗泽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泽听后,对岳飞的见解大为赞赏,从此更加器重他。

在宗泽的麾下,岳飞参与了多次战斗,每一次他都能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武艺,为宋军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名字逐渐在军中传开,成为了士兵们口中的英雄。岳飞在刘浩、宗泽麾下的这些战斗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让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收复建康

建炎三年,金兵再次南下,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金兵长驱直入,直逼临安。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江南地区陷入一片混乱。在这危急时刻,岳飞挺身而出,决心收复被金兵占领的建康。

此时的建康,已被金兵重重把守。金兵在城外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妄图长期占据这一战略要地。岳飞深知此次战役的艰巨性,但他毫不畏惧,开始精心谋划作战方案。

岳飞首先派遣侦察兵,深入了解金兵的兵力部署和防御弱点。经过详细的侦察,他发现金兵虽然兵力强大,但在一些关键位置的防守存在漏洞。于是,岳飞制定了“迂回包抄、前后夹击”的战略战术。

他先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进攻金兵的正面防线,吸引金兵的注意力。金兵果然中计,将大量兵力集中到正面。与此同时,岳飞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绕道金兵后方,从侧翼发动突然袭击。金兵后方防守空虚,被岳飞的部队打得措手不及。

在战斗中,岳飞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挥舞着长枪,冲入敌阵,与金兵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他的勇猛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宋军将士们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金兵在宋军的前后夹击下,阵脚大乱,纷纷溃逃。

岳飞乘胜追击,不给金兵喘息的机会。他指挥部队一路追杀,将金兵赶出了建康城。经过激烈的战斗,宋军终于成功收复了建康。

此次战役,岳飞的战略战术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巧妙地运用迂回包抄的策略,避开了金兵的正面锋芒,从敌人的薄弱环节入手,一举打破了金兵的防线。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充分展现了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

收复建康具有重大的战斗意义。首先,它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在南宋朝廷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岳飞收复建康的胜利,让人们看到了抗金的希望,增强了南宋军民抗击金兵的信心。其次,建康是江南的重要战略要地,收复建康,为南宋朝廷稳定了江南防线,阻止了金兵进一步南下,为南宋政权的延续奠定了基础。最后,这次胜利也让岳飞的名声更加响亮,他成为了南宋抗金的一面旗帜,吸引了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到抗金斗争中来。

岳飞收复建康的战役,是他军事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胜利。它不仅展现了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也为南宋的抗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平定内乱与巩固后方

南宋初期,除了面临北方金兵的威胁,南方地区也陷入了严重的内乱之中。游寇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地方政权摇摇欲坠。在这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刻,岳飞肩负起了平定内乱、巩固后方的重任。

当时,南方的游寇势力错综复杂,其中以李成、张用等人为首的游寇集团最为猖獗。他们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百姓的生活。岳飞首先将目标对准了李成。李成拥兵数万,占据着江淮地区的大片土地,妄图割据一方。岳飞率领岳家军,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切断了李成与其他游寇势力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对其发动猛烈攻击。在战斗中,岳飞充分发挥了岳家军的战斗力,他指挥若定,士兵们奋勇杀敌,经过多次激烈战斗,终于击败了李成,将其赶出了江淮地区。

接着,岳飞又将矛头指向了张用。张用也是一股势力较大的游寇,他的部队善于流动作战,行踪飘忽不定。岳飞深知张用的特点,他采用了招抚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岳飞派遣使者向张用晓以大义,劝其归降;另一方面,他积极做好军事准备,一旦招抚不成,便果断发动攻击。在岳飞的恩威并施下,张用最终选择了归降。岳飞成功地收编了张用的部队,壮大了岳家军的力量。

除了剿灭游寇,岳飞还面临着平定杨幺之乱的艰巨任务。杨幺在洞庭湖地区聚众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势力范围涵盖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地区。杨幺的水军非常强大,他们凭借着洞庭湖的地理优势,多次击败南宋朝廷的军队。岳飞深知,要平定杨幺之乱,必须先解决水军的问题。他一方面打造了大量的战船,训练水军;另一方面,他采用了分化瓦解的策略,派人潜入杨幺的内部,策反了一些将领。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岳飞率领岳家军向杨幺发动了总攻。在战斗中,岳家军水陆并进,与杨幺的水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一番苦战,岳家军终于击败了杨幺的水军,平定了杨幺之乱。

岳飞平定南方内乱的行动,对南宋后方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他剿灭了游寇,恢复了社会秩序,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为南宋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平定杨幺之乱,消除了南宋朝廷内部的一大隐患,巩固了南宋政权在南方的统治。最后,岳飞通过收编游寇和起义军,壮大了岳家军的力量,为南宋的抗金斗争提供了更强大的军事支持。可以说,岳飞平定内乱的功绩,为南宋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北伐中原

绍兴四年,宋金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金朝扶持的伪齐政权不断侵扰南宋边境,南宋政权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同时,北方沦陷区的百姓在金朝的统治下苦不堪言,纷纷盼望南宋军队能够北伐收复失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岳飞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北伐中原,收复故土。宋高宗赵构在权衡利弊后,最终批准了岳飞的北伐请求。

绍兴四年五月,岳飞第一次北伐拉开了序幕。他率领岳家军从鄂州出发,一路北上。首战便攻克了郢州,随后又迅速拿下了随州和襄阳。在攻打襄阳时,岳飞面对伪齐将领李成的重兵防守,巧妙地利用地形,将步兵布置在险要之处,骑兵则部署在平原地带。李成的军队进攻时,岳飞指挥步兵用长枪大破李成的骑兵,骑兵则从侧翼包抄,一举击败了李成的军队,顺利收复了襄阳。接着,岳飞乘胜追击,又收复了邓州、唐州和信阳军。此次北伐,岳家军势如破竹,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襄阳六郡,这是南宋政权自建立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北伐。他派遣王贵、董先等将领分路出击,深入伪齐境内。岳家军在卢氏县、长水县等地多次击败伪齐军队,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然而,由于南宋朝廷后勤供应不足,岳家军最终不得不班师回朝。

绍兴十年,金朝再次毁约南侵。岳飞迎来了他最为辉煌的一次北伐。这一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兵分多路,向中原地区挺进。在这次北伐中,岳家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其中,郾城大捷和颍昌大捷更是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郾城之战中,金朝统帅完颜宗弼率领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前来进攻。“铁浮图”是重装骑兵,人马都身披重甲,如同铁塔一般;“拐子马”则是轻骑兵,善于从两翼包抄攻击。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岳飞沉着冷静,他先让步兵手持麻扎刀、大斧等武器,专砍马腿,使“铁浮图”的骑兵纷纷落马。同时,他又指挥骑兵从侧翼攻击“拐子马”,打乱了金兵的阵脚。经过激烈的战斗,岳家军大破“铁浮图”和“拐子马”,取得了郾城大捷。

颍昌之战同样激烈。完颜宗弼不甘心在郾城的失败,又集结重兵进攻颍昌。岳飞的儿子岳云率领八百骑兵冲入敌阵,与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宋军将士们奋勇杀敌,以一当十。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岳家军再次击败了金兵,取得了颍昌大捷。

岳飞的多次北伐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他收复了大片失地,沉重打击了金朝的军事力量,使金朝军队闻风丧胆。北伐也让北方沦陷区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纷纷响应岳家军,形成了“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的局面。

岳飞的北伐对宋金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军事上,极大地削弱了金朝的实力,使其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南侵。在政治上,增强了南宋朝廷的威望和信心,也让南宋军民的抗金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北伐也让金朝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将领对战争产生了厌倦情绪。然而,南宋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却担心北伐会激怒金朝,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最终,在主和派的压力下,岳飞被召回,北伐的大好形势也随之丧失。但岳飞北伐所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5.班师与冤狱

绍兴十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在北伐中势如破竹,取得了郾城大捷、颍昌大捷等辉煌胜利,中原地区的百姓纷纷响应,金朝军队士气低落,形势一片大好。岳飞豪情满怀,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然而,就在岳飞准备乘胜追击,收复更多失地之时,南宋朝廷内部的主和派却开始蠢蠢欲动。

宋高宗赵构担心岳飞北伐成功后,迎回被金朝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自己的皇位会受到威胁。同时,主和派秦桧为了与金朝议和,也极力主张召回岳飞。于是,在一天之内,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接到金牌后,悲愤交加。他望着北方被金兵占领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甘。他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但君命难违,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中原地区的百姓得知岳飞要班师的消息后,纷纷赶来挽留,哭声震野。岳飞也悲痛不已,他对百姓们说:“朝廷有诏,吾不得擅留!”为了保护百姓,岳飞让他们跟随军队一起南迁。

岳飞班师回朝后,被解除了兵权。然而,秦桧等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一心想要置岳飞于死地,以实现与金朝的议和。绍兴十一年,秦桧指使万俟卨等人罗织罪名,诬陷岳飞谋反。他们编造了岳飞与部将张宪、岳云等人企图谋反的谎言,并将岳飞、张宪、岳云逮捕入狱。

在狱中,岳飞遭受了残酷的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拒不承认谋反的罪名。他在供状上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达了自己的清白和对奸臣的愤怒。

秦桧等人找不到岳飞谋反的证据,但为了达到陷害他的目的,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内的风波亭。岳飞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也一同被杀害。

岳飞冤狱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原因。从朝廷内部来看,宋高宗赵构出于对皇位的担忧,害怕北伐成功后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支持主和派的议和主张,对岳飞的北伐行动进行了限制。秦桧等主和派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与金朝勾结,陷害忠良,以换取议和的机会。从外部因素来看,金朝在军事上虽然遭受了岳飞北伐的重创,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实力。金朝为了迫使南宋朝廷议和,也向南宋朝廷施加压力,要求除掉岳飞。

岳飞冤狱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南宋时期,它极大地打击了抗金力量,使得南宋朝廷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将领和一支强大的军队。南宋的抗金形势急转直下,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南宋与金朝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在后世,岳飞的冤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同情和愤慨。岳飞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爱国的象征,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岳飞冤狱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奸臣当道、政治腐败的危害,成为了历史的惨痛教训。

三、岳飞的军事思想与成就

1.军事战略

岳飞“连结河朔”的战略思想,是其军事智慧的重要体现,也是南宋抗金斗争中的一大创举。河朔地区,大致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在宋金对峙时期,这里是金朝统治的腹地,同时也是抗金义军活跃的地区。岳飞意识到,要想在抗金斗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仅依靠南宋朝廷的正规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动和利用河朔地区的抗金力量。

“连结河朔”战略的核心,就是与河朔地区的抗金义军建立紧密的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抗金。岳飞派遣使者深入河朔地区,与各路义军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岳飞还在河朔地区建立了情报网络,及时掌握金兵的动向和部署,为南宋军队的作战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岳飞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实现“连结河朔”的战略目标。一方面,他积极鼓励和支持河朔地区的义军开展抗金斗争,为他们提供武器、粮草等物资援助,帮助他们壮大力量。另一方面,他在北伐过程中,与河朔地区的义军密切配合,形成了内外夹攻的态势。例如,在绍兴十年的北伐中,岳飞率领岳家军在中原地区与金兵展开激烈战斗,而河朔地区的义军则在金兵后方进行骚扰和破坏,切断了金兵的补给线,使金兵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连结河朔”战略对南宋抗金局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极大地增强了南宋的抗金力量。河朔地区的抗金义军熟悉当地的地形和民情,他们的加入,为南宋军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补充。这些义军在金兵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给金兵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有效地牵制了金兵的兵力,减轻了南宋军队正面战场的压力。

其次,“连结河朔”战略激发了北方沦陷区百姓的抗金热情。在岳飞的号召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抗金义军的行列中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金力量。这不仅让北方沦陷区的百姓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也让金朝统治者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反抗压力,动摇了他们在北方的统治基础。

最后,这一战略为南宋的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与河朔地区的义军紧密配合,南宋军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兵的情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作战计划。在北伐过程中,义军的配合也使得南宋军队能够迅速地占领和控制一些重要的战略要地,为北伐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岳飞“连结河朔”的战略思想,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构想。它充分利用了民间的抗金力量,为南宋的抗金斗争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南宋抗金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战略最终未能完全实现,但它所体现出的军事智慧和爱国精神,却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2.战术运用

岳飞在军事生涯中,于水战、步战、骑兵战术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灵活运用能力,这些战术在不同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水战方面,平定杨幺之乱是典型战例。杨幺起义军盘踞在洞庭湖,凭借水军优势多次挫败南宋朝廷军队。岳飞深知水战的关键在于战船和战术配合。他打造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战船,包括大型的楼船和灵活的小艇。在战斗中,岳飞采用了“以水制水”和“分化瓦解”相结合的策略。他先派人用巨木阻塞湖港,限制起义军战船的行动。同时,利用义军内部的矛盾,策反了部分将领。在决战时,岳飞指挥水军与起义军展开激烈交锋。他让士兵用大木筏堵塞湖面,使起义军的战船无法自由行驶。接着,派遣轻便小艇靠近敌船,用挠钩钩住敌船,再用大斧砍断其船桨,使敌船失去战斗力。最终,岳家军在水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成功平定了杨幺之乱。

步战中,岳飞也有出色表现。在收复建康的战役里,面对金兵坚固的防御工事,岳飞运用“迂回包抄、前后夹击”的战术。他先派小股部队佯攻金兵正面防线,吸引其注意力,将金兵主力引到正面。而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绕道金兵后方,从侧翼发动突然袭击。在近身肉搏时,岳飞身先士卒,手持利刃冲入敌阵。他的士兵们也奋勇杀敌,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精湛的步战技巧,击败了金兵,成功收复了建康。

骑兵战术上,郾城大捷是岳飞的经典之作。金朝统帅完颜宗弼率领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进攻。“铁浮图”人马皆披重甲,“拐子马”善于两翼包抄。岳飞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独特的骑兵战术。他先让步兵手持麻扎刀、大斧等武器,专砍马腿,使“铁浮图”的骑兵纷纷落马。同时,指挥骑兵从侧翼攻击“拐子马”,打乱金兵阵脚。在战斗中,岳家军的骑兵灵活机动,与步兵密切配合。他们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迅速穿插于敌阵之间,对金兵进行分割包围。最终,岳家军大破“铁浮图”和“拐子马”,取得了郾城大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宝贝今天可不可以不带小雨伞小说第四十九张

出羣

在末世靠屁股苟活双男主免费阅读

庚申大雪

外出佩戴小玩具坐地铁的背景故事

雪中小梅花

一泻千里金银花露原文阅读

无处安放的三心二意

公用炉鼎小说

是名为心

老婆太无敌,惊得系统连连升级

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