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良民证好使,这钱花得值
庚申大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 良民证好使,这钱花得值,在末世靠屁股苟活双男主免费阅读,庚申大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皮货是今天上午从山里收的,刘海子是洪大彪以前安的眼线,这眼线平常也不打听什么事,只是在这片山里收皮货,偶尔接待一下走山路的兄弟,赚点小钱。
王长青问过牛赶山,这人就是以前的小喽啰,脚受了伤,跑不得远路,所以安排了这种活。
别看这刘海子是小喽啰,但日子过得可不差,以前有积蓄,退了后,洪大彪安排了份有稳定收入的差使,他娶了两个老婆,在那片山林子里,大小也是个人物。
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去当绺子的原因,运气好,能躲过生死关,还真能过上好日子。
五人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良民证,就去了开原县城,在开原的一家旅馆开了三间房,但人实际上都去了开原的一家面馆里猫着。
五人在面馆的后院,休息了半天,没见什么动静,王长青这才放心,这良民证好使,李师爷花的钱值。
这良民证可没少花钱,一张良民证一千大洋,只要送照片和底片过来,人不用来,要什么身份就能办什么身份,只要不是当面对质,认人,这就是真的。
当然这身份经不起调查,一旦被鬼子抓到了,找到村子里的人或是街坊邻居,来当面认人,还是会露馅。
至于会不会牵扯到办证的人,这就不用操心了,人家有人家的道,背锅侠、替死鬼,这些都是早就找好了的。
从古至今,夏国人找规则的漏洞,那是钻研透了的,官有官的法,吏有吏的道,这差有差的手段,全都是为了钱。
东洋人来了又怎么样,东三省这么大,他管得过来?
具体执行,还不得靠当地人?这当地的吏员、衙役从大清那时起,就烂透了,东洋人来了,还是这帮人上。
他们是熟手,他们识字,他们有钱上供,也有胆子上下其手。
东洋人要彻底掌握东三省,还得过几年培养了一批会东洋话的二鬼子学生后,以华治华,这才把基层的权力掌控上一部分,很多政策这才能执行到位。
吃过晚饭,王长青带着珍珠在开原逛了一圈,没找到什么下手的,肥羊有,都是夏国人,他没兴趣,要抢就抢鬼子的。
还是去四平街吧,那边的事,眼线都安排好了。
开原这边的眼线,当天下午就联系好了大车,第二天一早,五人就坐着三辆大车,从开原去四平街。
这四平街,原本还有个名叫五站,是从伪满洲国的都城新京(宽子城)往南,每60里设一铁路站,这里是第五站,就有个名叫五站,但这名太不正式。
五站的火车站正西边有个老镇叫四平街,很多百姓就还称这一片叫四平街。
其实要是坐火车,从抚顺到四平街,很快一天就能到,他们良民证也有,根本就不用走山路,这么麻烦。
但王长青留着抚顺的良民证还有大用的,他不想在做案后,进入鬼子的视线中。宁愿走山路,用其他的良民证当掩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