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改革微调,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上班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马服邑的深秋,天地仿若被大自然用枯槁的画笔肆意涂抹,一片肃杀。胡杨的枯叶似疲惫的信鸽,簌簌挣脱枝头,其中一片不偏不倚,覆在军规告示之上,将 “非赵籍不得掌弩” 的墨字遮去大半。赵括踱步至此,俯身蹲下,修长手指轻轻抚过羊皮纸边缘。这告示张贴不过三月,边缘已被无数双好奇、探寻的手摩挲得起了毛边,恰似岁月镌刻的斑驳纹路。远处,胡商驱赶骆驼的铜铃声清脆而悠长,“叮当叮当”,在空气中悠悠回荡;校场方向,将士们操练的呼喝声此起彼伏,雄浑有力,仿若战鼓擂动。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如一张无形却又杂乱的网,在赵括耳畔不停缠绕。

“大人,匈奴少年阿骨力私藏胡弓,依‘双籍制’当罚戍边。” 军正匆匆赶来,声音急切,如同一记凌厉的响箭,惊飞了屋檐下栖息的寒鸦。寒鸦扑棱着翅膀,向着灰暗天空仓皇飞去。赵括接过案卷,展开一看,阿骨力那歪扭的赵字供词映入眼帘:“汉弩太重,追敌时难发第三箭。” 看到这话,赵括的思绪瞬间飘回到前日的突袭演练。彼时,正是这个身形矫健的匈奴少年,骑着快马,手持胡弓,仰头一箭,动作一气呵成,精准击落模拟敌军的信号旗。此时,案头的《商君书》批注本仿若心有灵犀,自动翻开,“法立如山,亦可变通” 的朱砂字迹,如同一把尖锐匕首,直直刺入赵括眼帘。

次日破晓,晨曦初照,给世间万物披上一层淡金薄纱。赵括身着简约而不失威严的长袍,现身热闹的马市。马市内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贩马的匈奴老妪,满脸皱纹似干涸的河床,正与汉商激烈争执。她干瘪的手指用力戳着 “胡商不得参与马政” 的告示,声音带着愤怒与无奈:“我家马群过冬的苜蓿,为何非要汉商经手才准买?这是何道理!” 赵括见状,俯身捡起地上滚落的马料,轻轻一碾,碾碎的苜蓿叶在掌心瞬间散发出清新香气。他略作思索,解下腰间象征权力与荣耀的狼髀石,轻轻放在老妪摊前,声音沉稳而笃定:“从今日起,胡商可自行购置草料,但需登记造册。” 此言一出,周围商贩顿时发出一阵惊呼。就在这时,赵括敏锐地注意到人群中,绸缎庄掌柜的身影如鬼魅般一闪而过。他心中明白,此人正是邯郸密探安插在此的眼线。

改革的真正挑战,如隐匿于黑暗深处的巨兽,悄然藏在军功簿里。瘸腿老木匠的儿子一瘸一拐匆匆赶来,呈上最新记录。竹简上,凝结的墨渍尚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上面记载着:“百人队追击敌军,斩获首级三颗,却有五人因争抢受伤。” 赵括眉头微蹙,伸手拿起断云剑,用锋利的剑锋挑起竹简。剑锋与 “斩首赐田” 的旧例条文摩擦,竟迸出丝丝火星,仿佛是新旧观念在激烈碰撞。赵括目光坚定,声音洪亮传令:“从今往后,破阵、断后、救护皆算军功,不必拘泥于首级。” 百夫长们听闻,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就在这时,赵括不经意间瞥见角落里,胡人少年阿骨力欲言又止的神情,那眼神中似乎藏着许多未说出口的话。

子夜,万籁俱寂,中军大帐内,羊皮灯散发着昏黄柔和的光,将赵括高大的影子投射在 “胡汉双籍制” 的告示上,影子歪歪斜斜,宛如一幅破碎的拼图。赵括缓缓展开匈奴使者送来的密信,信末画着的狼头栩栩如生,与阿骨力护身符上的纹饰如出一辙。在更漏有节奏的滴答声里,赵括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告示空白处郑重添上:“胡籍将士可组建独立百人队,战时归飞骑营调遣。” 刚写完,烛火似被神秘力量触动,“啪” 地爆开灯花,瞬间照亮案头密探最新的密报:“赵王对马服邑异动已有所察觉。” 赵括看着密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当第一场冬雪如鹅毛般纷纷扬扬飘落,整个马服邑仿若被大自然盖上一层洁白棉被。新的军功评定流程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开始试行。校场上,一座三丈高的望楼拔地而起,巍峨耸立。楼上的录事们身着整齐服饰,手持不同颜色的旗帜,全神贯注记录作战功绩。在一次演练中,汉人百夫长在战场上,为掩护受伤的胡人兄弟,毅然主动放弃追击敌军的绝佳机会。若按旧制,这无疑会被视作贻误战机,要遭受严厉惩罚。然而如今,他却被评为 “义战”,获得双倍赏赐。消息传开那日,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光芒。赵括登上城墙,极目远眺,恰好看见两个曾因籍贯起冲突的士兵,此刻正并肩协作,认真修缮被暴雪压塌的马厩。他们一边干活,一边时不时交谈几句,脸上洋溢着融洽的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救了我的命,就留在我家当姑爷吧

山水妖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亭云居士

病娇青梅心机太深了,根本跑不掉

会说话的土拨鼠

我魔族圣子也敢辱?魔帝下界你别跑啊

流年散

岁岁合欢(校园1 V 1 )结局林岁免费阅读

左牵黄右擎苍

小扫货几天没弄了微博

喵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