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六朝何事,门户私计,燕王回京
舟中落雨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1章 六朝何事,门户私计,燕王回京,校草的抹布日常txt,舟中落雨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创业艰难,守业更是沉重如山。</p></p>
其实,追溯此等纷扰的根源,皆因燕王修心于终南,至今尚无子嗣以承大业。</p></p>
燕王在世,一切难题自可迎刃而解;然若百年之后,又当如何?</p></p>
环顾四周,尚有四国虎视眈眈。</p></p>
然以燕地今日之强盛,章煜自信即便乾元举国来犯,燕地亦能战而胜之。</p></p>
然而,外患虽烈,内忧亦不可忽。</p></p>
内外交困之下,一旦时局有变,后果不堪设想。</p></p>
所幸,燕王已归!</p></p>
“四国的使团,我们难道就这样放任自流吗?他们这一路行来,对燕地定已有所了解,虽为管窥蠡测,亦不容轻视。”</p></p>
刘温闻此,嘴角轻扬,含笑而言:</p></p>
“任其自去,此乃明面之物。燕王所撰《治北政要》,政令纷繁,其中多为明示,纵使其欲学,怕也是不敢学?”</p></p>
“这本就是阳谋,他们又怎会有燕王那般的胸襟,将百姓的名利视为自己的名利呢?”</p></p>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p></p>
刘温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燕王的敬仰。</p></p>
“这些年在燕王府度过,转眼间已十年光景。再次翻阅这些政令,我才愈发感受到燕王的高瞻远瞩,真乃神人也!”</p></p>
众人闻之皆颔首。</p></p>
……</p></p>
……</p></p>
燕京的城头上,天色尚未破晓,却已人潮涌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p></p>
“这几日真是吵得让人无法安睡,公主您也没休息好吧?”</p></p>
宇文璃浅的侍女揉着惺忪的睡眼,纤细的手指轻轻打着哈欠,声音中透露出浓浓的困意。</p></p>
她们两人从燕京的安置处使馆出发,早早地举着灯笼,提着裙摆,登上了正南门的墙头。</p></p>
燕京的夜晚几乎被烟花爆竹的喧嚣所笼罩,从早到晚,连绵不绝。</p></p>
侍女心中暗自嘀咕,不知道这些百姓为何如此兴奋,仿佛燕王回京是件比“天仙”降临还要轰动的大事。</p></p>
宇文璃浅却并未理会侍女的抱怨。</p></p>
此刻的正南门墙头,若非她们身为四国使团,虽地位特殊,也只拥有三个名额在墙头之上。</p></p>
而能站在墙头上的,除了昨日未曾离去的百姓外,便是燕地特意为一些“人物”预留的位置。</p></p>
“公主殿下!”</p></p>
一道熟悉的声音在宇文璃浅身后响起。</p></p>
杨文先缓缓走来。</p></p>
“本来早就出门了,但路上的人实在太多,拥挤不堪,所以来晚了。”</p></p>
宇文璃浅淡淡地点了点头。</p></p>
既然杨文先是难得的人才,给予他一些优待也是理所当然的。</p></p>
于是,她将还剩下的一个观礼名额赐给了他。</p></p>
这一路走来,确实堵得不行。</p></p>
道路上涌满了涌往城门的百姓,马车根本无法通行。</p></p>
宇文璃浅还注意到,离她两步远处还有四人,似乎早早就来到了这里。</p></p>
那是四国使团预留的区域,站着的是大庆的四人:谢淳安、谢灵萱及其表妹邹林。</p></p>
竟然还多出了一个名额。</p></p>
想到谢灵萱与燕王之前的亲事,这似乎也能讲得通。</p></p>
“公主和谢大人,来的可真早!”</p></p>
宇文璃浅不用回头,便知道来者是谁。</p></p>
乾元的第四亲王武隆。</p></p>
“璃浅,我还以为王爷不会来了呢。”</p></p>
“王爷也来的!”</p></p>
“外面吵得和一万匹马拉车一样,本王不来也不行啊。”</p></p>
“不过,本王确实想见见这位传说中的燕王。”</p></p>
他的眼神不经意间瞥了一眼谢灵萱,却发现此女似乎并未注意这里的谈话,一双美眸始终牢牢地盯着城外。</p></p>
武隆回过头,环顾四周。</p></p>
墙头上已经挤满了人,其中有不少老人,然后多是一些女眷。</p></p>
却并未见到大楚使团之人。</p></p>
他并未在意,那群儒生眼不见心不烦。</p></p>
城楼下早已列好了军阵,大道之上两侧站满了百姓。</p></p>
整个燕京城都沉浸在一种热烈而期待的氛围中。</p></p>
身后整个燕京早就被灯火照亮。</p></p>
天终于亮起,早晨的薄雾四起。</p></p>
不远处黑压压的人群停住。</p></p>
两匹快马,从大道缓缓而来。</p></p>
此时,震天的呼喊声响起。</p></p>
推书:从气运词条开始成就人皇</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