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若不衣锦还乡,贵客临门!
舟中落雨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4章 若不衣锦还乡,贵客临门!,校草的抹布日常txt,舟中落雨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若不衣锦还乡,贵客临门!
又过了三日!</p>
你照常读书写字,谢原的身影未曾再现,日子如同流水,波澜不惊,延续着这几年一贯的平和。</p>
今日天公作美,阳光明媚,驱散了秋日的丝丝凉意。</p>
阳光斑驳地洒在墙角与窗棂,那熠熠生辉的光芒,温暖人心。</p>
今日,小院迎来了一位熟客,乃是谢原府中的清客张源来。</p>
张源来对这位谢家庶子谢观,自从第一次读书之后,两人多有交往。</p>
相反,何孝读书之后再也没有来过小院。</p>
张源来出身贫寒,早年父母双亡,更遭哥哥嫂嫂驱逐,历经艰辛,他勤勉读书,方有今日。然而,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仍觉一事无成,心中不免感慨。</p>
谢观虽出身名门望族,但自幼便与府中少爷小姐待遇有别,其童年经历与张源来颇有相似之处。</p>
谢观读书刻苦,从不气馁,这份坚韧,让张源来刮目相看。</p>
两人坐在院中。</p>
张源来关切地问道:“观少爷,如今已十二岁,谢府这边可曾安排开蒙之事?”</p>
“那位董绍,似乎这几个月也没有来了,本来我以为此人学识不错,除了为人古板了些,想不到也是个趋炎附势之徒。”</p>
随即又自答道:“不过,以观少爷如今的学识,倒也确实无需开蒙。”</p>
你淡然一笑,道:“于我而言,家中读书与学堂并无二致。”</p>
张源来闻言,关切地问道:“观少爷,明年二月可有意参加岁试?”</p>
岁试每年一次,也叫童试,是科举考试的预备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最终三次通过会成为秀才。</p>
张源来就是身为秀才,知道岁试是考四书五经和儒家经典。</p>
成为了秀才,亦称生员,享有每三年参加一次乡试的资格。</p>
乡试,于金秋时节举行,故而亦称秋闱。虽叫乡试,非于乡野之地举办,而是在各道州府举行,旨在选拔一州之英才。</p>
乡试通过便是中举人。</p>
中举已经有了入士的资格,在大齐的地位却大有不同,区别于普通的百姓。</p>
张源来十九岁便中秀才,此后每三年一考,至今已历五场,然举人之名,仍未加身。</p>
如今他已三十有七,岁月蹉跎,却未曾言弃,年年备考。</p>
何孝却早已放弃,留恋于青楼勾栏,主要是大齐儒学成风,读书之时都是百姓之中教导孩子,最为紧要之事。</p>
尤其现在的京师道,多是豪门望族,每次乡试,人才济济,录取的名额有限。</p>
你笑着看向张源来道:“我记得张先生似乎已经好几年没有回乡。”</p>
张源来自嘲道:“当年离家,就发下誓言,若不中举骑上大红骏马回家,便老死在异乡。”</p>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若不得富贵,客死异乡。</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