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和平愿》
九啊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8章 《和平愿》,最佳前妻给乐坛亿点点震撼,九啊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前台给施诗带路的,她对侑菲不太熟悉,除了瞒不住的,她不打算透露任何一个字。
侑菲现在很红,他毕竟是从海外市场回来的,在国内有粉丝基础,不算 0 帧起手。性感小野马的独特风格,立刻火遍全国。
不得不说,华国的娱乐圈是个包容度很强的市场,什么样的风格都有它的受众群。毕竟人口在那里摆着,粉丝基数就比别的国家大。哪怕你的风格与别人雷同,靠着模仿也能吸引一定的关注度。
如果你只是想红一阵儿,那很容易。可有野心,想在娱乐圈顶层占据一席之地,就得靠命、靠运、靠自己了。
侑菲并不在意诗诗语气中的平淡,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便分别了。
看着施诗确实去了,江海潮办公室所在的顶层。侑菲若有所思。
“海潮哥。”
“快来看看这个。”
诗诗凑近一看,竟然是电影剧本和分镜图。施诗知道江海潮并不是导演系出身。走到今天,全靠自己努力。
至少以她的眼光看来,这分镜图画的栩栩如生,场景身临其境。可见其功底。
“这是民国时期的故事?”
江海潮点了点头,说道:“从民国初期一直拍到解放后。对了,听你唱《赤伶》总感觉你很适合这种民国戏,这剧本的设定和你形象也挺契合,你有没有兴趣来客串一下?”江海潮笑着看向施诗。
施诗:“《赤伶》这首歌不是我的感受,而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那天突然间想起了这个故事,便诞生了这首歌。”
“哦?什么故事,可以说来听听吗?”江海潮很喜欢这首歌,听施诗这么说,瞬间来了兴致。
见他不提客串的事儿了,成功被自己转移话题,诗诗便讲起赤伶隐藏的故事。
喝了口水,施诗开始娓娓道来:“常听说“戏子无义”,可那只是人们对大多数戏子的表面认知。在咱们华国历史上经受着内斗和外侵的年代,很多戏子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大情大义。”
诗诗边说,江海潮一边认同的点着头。
“就是在那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鬼子用枪声把华国人民推进了水深火热之中。一个普通的小县城,战火幸得暂未牵连到此。人民如往常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片祥和。”
听到这里,江海潮意识到情况要出现转折。果然诗诗语气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暴风雨前夕一般都是特别安静。县城的剧院里,以裴晏之为台柱的一群戏子每天都在上演着经典戏曲节目。”
“战火终究没有放过县城,只是它晚来一步。”
江海潮收起了漫不经心,变得严肃了起来。每个华国人骨子里都刻着这份对鬼子的恨。
“鬼子们不知哪来了消息,知道在这小县城里有一个很能唱的戏子。于是,一个日本军官带着一队士兵,来到了县城的剧院,找来了裴晏之,要求他给他们唱戏。若不唱,他们将把剧院烧了、县城的所有人杀得一个不留。”
“鬼子们用他们残暴的名声,吓到了全县的百姓,没人信他们会大发慈悲,饶过百姓一命。”
“夜幕降临,鬼子军官带着他的士兵进入了剧院。待这些鬼子入座完毕,随着急如骤雨的锣鼓声响起。剧院外的一切声音都遮盖了。仿佛这世界只有这戏台上的戏子在唱着、舞着,其它都是安静的。他们压根没想到死神正向他们逼近!”
听到这里,江海潮意识到了什么,他的双手紧攥着。
“鼓点变急,唱腔幽怨、悲愤,裴晏之扮演的李香君唱着他人生的绝唱。台下燃起了熊熊大火。”
“鬼子沉迷于音乐、酒色之时,外面被泼洒了油,而剧院门、窗也被牢牢钉死。这群鬼子就如火堆里的禽兽,一阵阵的哀嚎声响起。台上唱戏未停。戏腔已开,未到曲终,不得停止!”
故事讲完,江海潮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便是梨园出身,所以对这样的故事感触非常深:“这样刚烈的前辈,我竟从未听说过?”
诗诗当然不能说这不是华国,而是她穿越前发生的事。
“海潮哥,还记得那句歌词吗?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在那段灰暗的历史中,这样的前辈,又何止他一人?”
江海潮点了点头:“是啊,一个小县城的戏班子。历史长河中的蝼蚁。可也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存在,让我们拥有和平的今天。”
他双目赤红,激动地看着诗诗:“今天之前,我对剧本不满意,一直在改,现在我知道缺失的那部分在哪儿了。”
“在哪儿?”
“格局。我也想好了新剧本的名字。”
“什么名字?”
“就叫《和平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