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台上一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从幻想到现实,爸爸汆肉的日常,三尺台上一书生,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许振峰向来都是个言出必行,就算是这一世有些不堪,也是说话算数。
就在首次许氏纸板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圆满落幕之后,他雷厉风行地着手组建起了厂里的市场营销部。
而这个新部门的部长一职,则由县·委一把手马家楼的儿子——马明宇来担当。
实际上,昨天下午,马明宇便已经来许氏纸板厂的厂部完成了报到手续。
在此之前,也就是在他正式到厂里报到之前,许振峰曾与马明宇碰过面。
毕竟,作为纸板厂的负责人,许振峰对于自己的手下和员工还是需要有一些了解,这才能知人善任。
经过一番交谈,许振峰大致了解了马明宇的情况。
实际上,马明宇在此之前,就干过类似的工作,还是有比较丰富的从业经验的。
表面上看,马明宇至少拥有着多年丰富的从业经历,尤其是近两年来,由于其父亲工作调动至饶北县,马明宇也随之来到此地,并一直在寻觅合适的工作。
说来也凑巧得很,许振峰此次刚好向马家楼提出人才需求时,马家楼举荐不避亲,直接将自的儿子给推荐了过来。
以许振峰多年练就的识人之术来看,他心里十分清楚,眼前的马明宇就是一个既有真才实学、又颇具口才的人,也是他最需要的那种人。
但与此同时,马明宇还有些喜欢高谈阔论。这样的人对于许振峰而言,无疑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善加运用并且有效掌控住他,那么此人必将成为创造丰厚利润的得力干将;可若是使用不当,无法驾驭得住他的话,那极有可能会引发团队内部的种种矛盾冲突,甚至可能会陷入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尴尬境地。
市场营销部副部长就由宇文华兼任,组员还有三个,一个是林金生的儿子林国斌,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什么从业经验,但口才一流。加入许振峰的市场营销团队,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许四平的儿子许振洋,和许安杰的儿子许世辉。这两个人原本就是厂里的业务骨干,口才也还不错。更关键的还在于,他们就是厂子里那些年轻人的主心骨。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们可以一呼百应,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们说的话比许振峰管用。
再加上许振峰,许氏纸板厂市场营销部六个人的核心团队就构建完成。
而且立刻就召开了第一次团队会议,对于接下来的业务进行分工。许振峰牵头,与宇文华,许振洋三人组建外联小组,负责省外订单。由马明宇牵头,与林国斌,许世辉组建负责省内业务的内联部。主要负责业务对接,还有产品宣传和推广等。
随后,六个人的团队一起走访了附近的几家纸板厂,这一次是集体行动。除了继续增加订单之外,还要求对方在保质的情况下每天都必须做到增加产量。而宇文华的一个亿资金那可谓是雪中送炭。
随后,还在饶北县县城附近还找了两家颇具规模的纸板厂,委托生产包装盒。
在这个过程当中,许振峰的手机响个不停,一个上午的时间,又接了12单省外地订单。而且还都是大订单,长期合作的那一种大单子。
按照目前许氏纸板厂和六家代加工厂的产能,是远远达不到产能需求的。随后的几天,在马家楼的牵针引线之下,又在附近的两个县,又找了几家代加工厂,才勉强维持住了短暂的供需平衡。这当然是后话。
有关许振峰在这次管理层会议上所描绘出的宏伟蓝图和种种承诺,犹如一阵疾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厂区,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厂区里绝大多数的员工们对许振峰能否将许氏纸板厂推向辉煌并不抱太大希望,甚至有人认为,他能维持住目前的局面、保住这个摊子就算不错了。
毕竟许振峰的名声在外,厂子里除了许四平和许安杰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并不信任许振锋。
尽管近一段时间以来,许振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毕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又能给别人多大的希望呢?更何况他曾经的那些所作所为,更是让人不敢恭维。
当听到许振峰那些雄心勃勃、“不切实际”的言论时,绝大部分管理层人员心中都不禁打起了鼓,暗自思忖着:照这样下去,许氏纸板厂恐怕前途未卜啊!
毕竟,这两天厂里一直忙碌于处理之前的旧订单,员工们根本没收到任何关于许振峰成功拿下新订单的指示。
许振峰在给大家画大饼的同时,只是一味地催促大家加快生产速度,要求务必提前完成这些积压已久的订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