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分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李清夷,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身无分文,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末之世,文人结社,多如繁星。

士子大多少时便入过多个文社,牛李党争之初亦起于文社清谈。昔年提及汝阴的赤水六俊,乡试归乡时遭流寇屠戮四人,他们便是结了赤水社。

报名加入大同社者,当场便有三十余人。

李佑亦不挑拣,尽皆接纳。

待多办几回社集,虚与委蛇者自会显露,届时再从余众里遴选核心社员。

单凭一群秀才、童生举事?

指望他们抵御吐蕃、回鹘?突厥?

纯属虚妄。便是管仲镇的铁脚会,李佑亦愿结交。

然此等势力,皆不可倚为根本。

文会之力可借,行会之力可借,苏氏之力可借。

但这些皆难成李佑的根基!

若无根基,便似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可乘势而起,却难经风雨。

“诸君!”

午膳毕,李佑长揖道:“结社诸事,改日再议,今蒙督学召见,须得前往听训。”

“速去,莫教督学久候。”诸生齐道。

柳玭居于客房,有一健仆开门引客。

李佑问道:“敢问督学可在?”

健仆还礼道:“督学已等候多时,公子请进。”

此刻柳玭坐于案前,桌上摆着笔墨纸砚。

一张草稿纸上写着“复河湟”“华夷之辨”“科举革新”“均田议”“漕运策”等关键词。

显然,此人正钻研时务,且是极紧要的治国之策。

似有某处关窍未通,柳玭闭目沉思,连李佑进屋都未察觉。

李佑不便打扰,悄然落座,亦闭目养神。

良久,柳玭猛然睁眼,挥笔疾书,草稿纸上又添“募兵制”“市舶司”等十余词。

待他欲展纸作正式奏疏时,方见旁侧坐着一人。柳玭搁笔笑道:“来了许久?”

李佑起身见礼:“晚生见过督学。”

柳玭此刻心下畅然,越看李佑越觉投缘,和声说道:“坐下说话。”

李佑依言落座,问道:“不知督学召见,有何训示?”

柳玭问道:“你小小年纪,便有此等宏论,皆是自己悟得?”

李佑答道:“学生十岁读《礼记》时略有感悟,又花四年遍览儒家典籍,才有这贻笑大方的格位之论。”

“十岁?”柳玭既惊且叹,“四年前,颖上的郑知县便该荐你参加神童试。”

唐代州县长官可荐十岁左右神童,免县试、府试,直接参与道试。主考官对神童多有照拂,降格录取。

曾注《五经正义》的孔颖达,便是神童试出身,十二岁便中了乡贡。

开元年间的李泌,七岁时便因赋棋诗得玄宗召见。

神童试虽难舞弊,但若中选必受全州瞩目,若有差池,荐举官员必遭诟病。

李佑惑然道:“晚生尚年少,督学为何如此急切?”

柳玭叹道:“你若想传扬格位之论,至少得有秀才功名。纵想提携你,也时日无多了——明年科试之后,我怕是要调任他处。”

唐代科举,三年两考。

明年仅考科试,不取秀才,专为乡试遴选生员。

柳玭已在任数年,按例明年底便要迁转,待李佑后年应试,河南提学早已换了他人。

李佑道:“晚生定当勤修学业,必中秀才方休。”

柳玭心中暗呼:我等不及了!

他欲借“格位之论”重释历代贤臣的“复河湟论”,重振经世之学的声威。

然此事需李佑至少有秀才身份,童生之说难入士大夫法眼。

当然,柳玭亦可不顾颖上士议,将“格位之论”据为己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年代:重生61,我靠赶山逆袭东北猎王

铁心

星穹断刃录

喜欢苟树的李狂生

港片:最强卧底,大嫂给我点烟

不弃九一

穿越了?第一天就无敌!

白狙

黑道:血狱江湖

野花不如家花香

快穿:精分宿主有个白月光

山幺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