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哈哈之君有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章 工读戍边(文明播种),乾坤重塑始皇再造华夏版图,潘哈哈之君有道,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原郡的秋风卷着细沙,灌进匈奴降民聚居的窝棚时,铁蛋正蹲在半人深的土坑里调试夯土机。青铜齿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与他腰间挂着的工爵印相得益彰——那是陛下亲赐的三等工爵印,齿轮纹里嵌着半片锻铁,正是他当年在太学震碎嬴傒玉冠的铁条熔铸而成。

“汉人又在折腾铁疙瘩了。”老单于呼衍尔的毡帐外,几个匈奴青壮抱着膀子冷笑,腰间的骨刀在皮带上磕出声响,“去年他们说要教我们冶铁,结果烧化的铁水把石模子炸了个稀巴烂。”

毡帐内,郡守王龁正对着案头的羊皮地图发愁。北疆驻军缺工匠,朝廷派来的工读生却全是些“毛头小子”,为首的铁蛋不过十六岁,袖口还沾着没洗干净的铁屑。“大人,那些降民连土坯都不会打,”参军在旁低语,“不如按旧例,让他们继续住窝棚——”

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铁蛋带着二十个工读生推开毡帐,身后跟着八架一人高的木质机械,底部的铜制夯板还沾着新土。“郡守大人,这是改良后的‘双轮夯土机’,”铁蛋擦了把额角的汗,齿轮状的工牌在胸前晃了晃,“半日能夯筑三间半地穴式房屋,比人工作业快五倍。”

王龁的目光落在机械上:两根木轮由皮带相连,轮轴处缠着浸过桐油的牛皮绳,正是百工署最新的“链传动”技术。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邸报上的消息:陛下在咸阳推行“工读戍边制”,工读生可凭技艺在边疆封爵,甚至获赐胡汉通婚田宅。

二、冻土上的齿轮

匈奴降民聚居地距九原城十里,二十顶破毡帐散落在土丘下,粪火的青烟混着牛羊膻味扑面而来。铁蛋跳下土坑,手中的青铜卡尺在冻土上划出痕迹:“地穴深挖三尺,墙体夯筑十二层,每层掺五斤芦苇秸秆——这样的房子,能扛住零下三十度的风雪。”

几个匈奴汉子抱着胳膊冷笑,其中一人突然抽出骨刀,刀刃砍在未干透的土墙上,却只留下道白印。“汉人果然会耍嘴皮子,”他啐了口唾沫,“有本事让这破土块挡住匈奴的弯刀——”

话未说完,铁蛋已抄起身边的锻铁夯锤,对准土墙根部猛砸三下。夯土机的齿轮突然发出锐响,先前夯筑的土墙竟纹丝不动,反倒是骨刀刀刃崩了个缺口。围观的降民发出低呼,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坚硬的土墙——在他们的认知里,泥土房子向来是冬天漏风、夏天渗水的。

“现在教你们冶铁。”铁蛋擦了擦夯锤,指向不远处的简易高炉。工读生们早已搬来铁矿石和木炭,鼓风机的皮袋正在齿轮带动下规律起伏。当第一炉铁水流出时,匈奴老单于呼衍尔掀开毡帐帘子,浑浊的眼睛骤然瞪大——铁水在模子里冷却成犁铧,比他们用兽骨磨制的农具锋利百倍。

“这铁犁,能换你们十张羊皮。”铁蛋将犁铧递给最近的匈奴青年,“但更值钱的是冶铁术——想学的话,明日辰时来工坊,汉人匠人不收徒弟,只收‘技术盟友’。”

三、胡汉同堂的工坊

三日后,九原工坊的木牌正式挂起。铁蛋站在门口,看着首批二十个匈奴学徒走进院子——他们腰间不再别着骨刀,而是揣着工读生发的青铜刻刀。工坊分里外两间,里间摆着冶铁炉和纺织机,外间的沙地上画着巨大的勾股图。

“今日学‘皮毛鞣制术’。”汉人女织工曹氏掀开草席,露出浸泡在木盆里的羊皮,“胡人的毛皮虽好,但生皮易腐,需用皂角水浸泡三日,再用铁刀刮去油脂——”

话音未落,匈奴女学徒阿依娜突然上前,指尖捏住曹氏的手腕:“汉人阿姐的手,比我们的糙。”她的汉语带着草原口音,却不妨碍语气里的惊叹——曹氏的手掌布满老茧,虎口处还有被织梭磨出的血泡,那是真正匠人才能有的印记。

里间的冶铁炉旁,铁蛋正在教匈奴青年乌力吉调试鼓风机。“齿轮转速太快,铁水会过脆;太慢,又炼不出精铁。”他握住乌力吉的手,按在齿轮轴上,“用心感受震动,就像感受战马的心跳。”

乌力吉突然想起三个月前的场景:汉人士兵穿着明光甲冲锋,马镫上的齿轮纹让他们如履平地,而自己的父亲却因骨制箭头射不穿汉甲,惨死在阵前。此刻,他掌心贴着温热的齿轮,忽然明白那些让匈奴骑兵胆寒的兵器,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眼前这些沾满铁屑的手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天灾末世:囤满物资的我被偷家了

屋里听雨

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

潘仲

斩首废后?疯批假公主回京杀疯了

墨子墨

工农兵大学生

艾叶子

末世:带着军哥哥们去修仙

一鹿溜溜溜

开局废柴,我可随意增减

神笔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