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柳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章 如何推行科举制?,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月下柳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皇贵妃闻言,秀眉微蹙,幽幽叹道:“那安宁宫中现居者,乃是宁国公的宝贝孙女宁妃。陛下有意借此佳人以结宁国公之心,宠爱有加。”

李维闻言,眉头紧锁,满心疑惑:“为父近日方访宁国公府邸,其孙女并未踏入宫门半步。莫非,这宁妃之身份,另有隐情?”

李皇贵妃闻言大惊,一双美眸瞪得浑圆。

“为父怀疑宁妃乃是潜入在后宫之中的细作。你要派人好好盯着他,等为父找到将其绳之以法的证据,咱们再一举将其扳倒!为父要为你的后位铺平一条道路。”

李皇贵妃的眼眶微微泛红,泪光轻轻摇曳。

她轻声细语,却字字沉重:“父亲大人,您心中所疑有关宁妃乃潜藏后宫的细作之事,女儿心中亦非毫无波澜。还请您三思,是否还记得钱皇后与张德妃的凄惨下场?女儿实在不愿重蹈她们覆辙,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与猜忌之中。”

李维闻言,不禁长叹一口气,眉宇间满是无奈与心疼。

他望着面前这位自幼宠爱有加的女儿,心中五味杂陈。

“女儿,你心性纯良,慈悲为怀,此乃你的美德,却也是为父最为忧心之处。只是,为父所做一切,皆是为了替你扫清障碍,让你稳坐后位,免受风雨侵袭。”

李皇贵妃轻轻摇头,泪光中闪烁着坚决。

“父亲的爱护之心,女儿铭记于心。但后宫风云变幻莫测,一步错,便是万劫不复。女儿恳请父亲,勿因一时之念,而为我们家族平添不必要的风波。女儿愿以智慧与德行,赢得圣心,而非依赖暗斗与猜忌。”

“女儿,此事你且放宽心,交由为父处理便是。”

李维轻轻松开李皇贵妃那柔若无骨的手,目光中满是慈爱与决心,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幽宁宫。

身为父亲,他如何能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儿在这后宫的漩涡中独自挣扎,饱受委屈?

他必须挺身而出,成为她坚实的后盾,为她撑起一片天。

……

元亨殿偏殿里。

早朝序幕尚未拉开,赵政已悄然布局一局新棋。

他轻启朱唇,吩咐王震将上次殿试遗珠的八位学子再次恭请入宫,一场关乎仕途命运的抉择悄然酝酿。

六部尚书之位,唯礼部尚书之席虚位以待。

赵政心中早有计较,欲从八位青年才俊中慧眼识珠,委以重任。

“陛下,八位学士已至,恭候圣裁。”

王震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堂回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赵政的目光缓缓掠过眼前这八位青年。

他们的眼神中或闪烁着期待,或含着紧张,各自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

“朕欲从尔等之中,再选拔一位正一品朝臣。机会难得,唯有一次,望诸位能牢牢把握。”

有了上回殿试经验,八名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赵政毫不犹豫地启口:“自此刻起,朕将抛出一问,尔等需凝神倾听,细细思量。”

“大贞正值变革之际,科举之制正如日中天,意在破察举之旧,立新才之途。试问,尔等该如何将科举之制,播撒至九州四海,令地方官吏与黎民百姓心悦诚服,共襄此盛举?”

话音未落,八名学子皆陷入沉思。

他们对科举新制并无了解,不知该如何作答!

高力见状依赵政之意,轻步而出,冷声道:“诸位若是答不上来,便请移步大殿之外。”

有几名学生抓耳挠腮半天,因承受不住殿中所施加的压力,只能主动选择退出。

只余下三名学子,坚定地屹立于大殿之上。

赵政的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目光温和地扫过他们,轻声问道:“诸位心中,可已有应对之策?”

这时,一位面容清秀、年岁尚轻的学子勇敢地跨前一步。

“陛下,微臣以为,科举之制推行路上最大绊脚石,莫过于地方官府。试想,若有一寒门子弟脱颖而出,得以赴京应试,其故里不仅能荣耀加身,更可得朝廷嘉赏,惠及乡里。科举之利,本应激励人心,却也难免触动他人利益,若是能出台奖励政策,问题便迎刃而解。”

赵政满意地点了点头。

奖励之策,虽说是一妙计,只是细细算来,恐国库需肩负不轻之负担。

于推行之初,此策自是可行,一旦广泛实施,随着京中求学之士日益增多,奖励之策弊端,便渐渐显露无疑。

此时,又一名学子躬身行礼,言辞恳切道:“陛下,微臣以为,奖励之策或有不妥。何不广设学府,为寒门子弟提供读书求学之所,且由朝廷于各地特设科举辅弼之机构,使天下学子皆能沐浴科举之甘霖,共沾其恩泽?”

赵政思考了一会儿,又望向最后一名学生。

最后一名学生才思敏捷,听完前两人提出的建议,早已成竹在胸。

“陛下,学生自知才疏学浅,难及二位同窗。然而,对于科举制如何深入人心,学生斗胆陈言,以为其关键在于普及于民,让那些出身寒微的求知者明了,科举之路,正是他们跨越阶层,实现抱负的龙门一跃。”

“试想,若科举之善深入人心,成为万民口耳相传的佳话,即便地方官吏心存私念,意图阻挠,亦将如逆水行舟,难以为继。因此,学生斗胆建议,陛下可遣一位德高望重、公正无私的钦差大臣,遍历四方,不仅监督科举之实施,更要亲自宣讲科举之益。”

如此一番话,既诚恳又不失睿智,既体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深刻理解,又巧妙融入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令在场众人无不点头称是。

赵政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

“你倒是颇为机敏,说说看,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傅隆,拜见陛下!”傅隆恭敬地回应。

赵政轻轻摆手,示意身旁的高力将其他两名学生带离。

傅隆望着赵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惊喜与感激。

“多谢陛下厚爱!”

他未曾料到,在这众多学子之中,自己虽非出类拔萃之辈,却因那颗始终牵挂百姓的心,而得到了赵政的青睐。

“傅隆,朕决定在今日早朝上,正式册封你为礼部尚书。待到吉日选定,你便需启程前往各地,全力推行科举之制,为大贞选拔栋梁之才,你可愿意?”

傅隆震惊了!

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朝廷新贵,怎料竟要肩负如此沉甸甸的重任?

陛下对他,竟是如此毫无保留的信任!

他急忙俯身跪拜,额头轻轻触碰着冰凉的地面。

“学生傅隆叩谢陛下隆恩!陛下如此厚爱,学生定当倾尽心力,不负所望,做个为民请命,造福百姓的好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我在科技发达的星际苟活

夜风拂袖

龙族!我成了凯撒的弟弟

故人非故事

心动骗婚

不见一

快穿:疯批宿主在小世界又幸福了

清绝滟滟

我在印度玩红警

桃林吃烧鸡

窝批航线

用户一串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