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不情之请
时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不情之请,妻子正在家中做饭被三个男人欺负,时好,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怎么了,参参怎么了?”秦恺峰抢在周氏前面拉开房门,劈头便问。
“参参生病了吗?”周氏也一边系衣扣一边紧随其后。
西屋炕上,章氏抱着参参,一脸的焦急。
秦恺峰进屋不好意思问儿媳妇,只得冲儿子发火道:“参参到底怎么了,你倒是说啊!”
周氏更是直接上炕,伸手摸摸孩子的脑门儿,确认不发烧才先松了口气。
“彤云,孩子这不是睡得好好的么,咋了?”
章氏此时眼泪已经开始在眼眶中打转儿。
“参参从昨天下午睡着,到现在都没醒,一口奶都没吃,也没拉没尿的。
“娘,这到底是怎么了,我听都没听说过这样的毛病!”
周氏一听也蒙了,反复向章氏确认道:“你是说,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就是你爹把睡着的参参交给你那会儿到现在?”
章氏红着眼睛点点头。
这下秦恺峰和周氏齐齐慌了神。
那岂不是都有七八个时辰了?
谁家孩子能不吃不喝不拉不尿这么长时间,听都没听说过!
秦恺峰此时也顾不得避嫌了,直接问章氏:“你不是懂医术么?你快给孩子看看啊!”
“我给参参诊脉了,但是她脉象非但没什么问题,而且还挺蓬勃有力的。
“也许是我学艺不精,所以没诊出参参到底是什么毛病来……”
章氏说着,眼泪就扑簌簌地往下掉。
周氏坐在旁边,盯着章氏怀里的参参看了许久。
她刚过来的时候太着急了,此时静下心来细看。
怎么看都觉得孩子就是睡着了而已。
虽说不知道参参为什么会睡这么久,但看着的确不像是生病的样子。
“我看参参没准儿就是睡着了。”周氏忍不住道,“不如就让她睡个够,等她醒了说不定就好了。”
此言一出,其他三个人同时沉默了。
若非这话是从周氏嘴里说出来的,秦恺峰都忍不住想要翻白眼了。
可眼下,除了等孩子自己醒过来,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于是四口人便这样守着躺在炕上呼呼大睡的参参,连早晚都顾不得吃。
此时,所有要分的东西都被搬到院子里了。
幸亏胡家的院子够大,否则怕是都摆不下。
村里人在外面已经排了长长的一队,透过杖子缝隙看到院子里这么多东西,一个个激动得不行,都不觉得排队有什么辛苦可言了。
见东西都准备好了,严鸿山便过来想请秦恺峰出去,跟老金头一起给村里人分东西。
这也算是给秦恺峰树立威信和好形象的一个机会。
可此时参参一直沉睡不醒,秦恺峰哪里还有去搞这些事情的心思,直接拒绝道:“让金大哥去就是了。”
严鸿山还以为是秦恺峰不愿意争这个风头,只好叫人去请老金头。
老金头昨晚是回家休息的,这会儿正在家吃早饭呢!
吃了一半儿被请过来,才发现大半个村子的人都排在胡家门外了。
大家看到老金头,立刻发出了欢呼声。
“我就说让金叔做参把头准没错!”
“还是金叔宽厚仁义,有什么好处都想着咱们大家!”
“金叔,你放一万个心,我们以后都跟着你好好干!”
老金头被两个儿子左右护着,才飞快穿过人群,走进胡家大门。
“秦将军呢?”老金头进门便问。
严鸿山上前道:“金大哥,秦将军说他就不参与了,这件事儿全权交由您负责。
“秦将军还说了,让我们几个今天都听从您的差遣。”
其实秦恺峰根本没说这么多话,大部分都是被严鸿山美化之后的了。
老金头闻言,也自然而然地以为秦恺峰是不想抢了自己的风头才不露面的。
老金头心下感激,问严鸿山:“全都算清楚了是么?”
“您放心,每家多少人,给多少东西,全都算清楚写明白了,照着单子发就是了。”
“行,那就开始吧!”老金头说着,拖了把椅子过来,往门口一坐,冲门外道,“一家一家按照排队来,都别挤,我保证大家都能领到。”
排在最前面的,就是老王头。
王家连大带小一共七口人,老两口,儿子儿媳外加三个孩子,此时全都来了。
严鸿山翻开册子,找到王家,便开始道:“四大三小,共五份半,现在开始领粮。”
看着各种粮食被倒进布袋子里,老王头的脸都快笑烂了。
没想到分完粮食之后,居然还有咸肉、干菜、干蘑菇和柴火。
带来的背筐根本装不下了。
老王头一边装,一边赶紧打发孩子回家多拿几个背筐过来。
后头的人此时全都伸长了脖子往里看,想知道王家到底分到了多少东西。
此时看到王家几个孩子撒丫子往家跑,不多时都提着背筐跑回来,还在外面排队的人瞬间轰动了。
有人忙着感慨:“天哪,这是发了多少东西,要用这么多背筐来装?”
还有人忙着盘算:“我家比王家还多两口人,那岂不是分到的更多?
“哎呀不行,老头子,你赶紧回家把孩子们都叫上,再多拿几个背筐过来!”
更有人另辟蹊径道:“胡家居然藏着这么多东西,真是该死啊!”
甭管大家心里怎么想,分到东西之后,一个个嘴角都高高扬起,怎么压都压不下去。
每个大人,各种粮食豆类加在一起都分到了十几斤,更不要说还有咸肉和干菜。
大家或是背着或是提着东西往家走,嘴上说的都是。
“今年总算能过个好年了!”
“是啊,村里今年应该不会饿死人了!”
“金叔跟胡家人可真不一样,他不但不要咱们上交东西,还发东西给咱们!”
“要是知道这样,早就该推金叔来做这个参把头了!”
“你这人惯会马后炮,若没有秦三郎救了金叔,没有秦将军召集人手帮忙,你以为胡家是那么容易就能扳倒的?”
“这倒是,秦家人可真不错,胡家人之前还一直说人家如何不祥,克这个克那个的。”
有人灵机一动道:“看来是对胡家不祥,克胡家人吧!”
听见这话的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村里人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越发感受到了老金头取代胡家的好处。
而刚刚发东西的时候,老金头一直在跟村里人聊天,话里话外都是在说秦家在此次事情中出了多少力,帮了多少忙。
大家一边领着东西,一边听着这话,潜移默化便认为,自己能得到这些好处,也是多亏了秦恺峰这些流放犯。
其实村里人最开始对流放犯也没有那么歧视和抵触。
甚至在最开始的时候,村里人还觉得,流放犯都是从京城或是繁华地方来的,以前又是当官的读书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