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m白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 惊蛰雷音,云麓词心录:白云着,zym白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一十章:惊蛰雷音
一、微信铃音惊砚池
二月初的晨雾还未散尽,煜明的狼毫悬在\"雷惊竹窗晓\"的\"惊\"字上,忽然被手机提示音惊得一颤。点开云老的微信,三张墨痕未干的书法照片跃入眼帘,正是《惊蛰初醒》的诗句:\"雷惊九域破寒凝,蛰户初开万物兴。\"
\"贤弟看这'破'字,\"附言里带着老人特有的急切,\"用浓墨枯笔是否更有雷霆万钧之势?\"煜明凑近屏幕,看见\"破\"字的撇捺如闪电划破宣纸,飞白处竟似有电光游走,想起云老常说\"书法要写出节气的筋骨\"。去年霜降,老人寄来的《秋声赋》横批,\"霜\"字的雨字头用了碎笔,竟让他隔着千里都感受到砭骨的寒意。
\"雨润桃枝红绽蕊,风梳柳线绿垂藤。\"他轻声吟诵,目光落在窗外尚未开花的桃树。记得五年前惊蛰,云老冒雨来访,衣襟上沾着柳丝,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快尝尝,西湖边现摘的龙井嫩芽,配得上'风梳柳线'的意境。\"两人在檐下煮茶,听着春雷滚过云层,看雨水顺着瓦当滴成珠帘,云老忽然指着跳动的茶芽:\"你瞧,这多像'红绽蕊'的桃枝在茶盏里复活了。\"
二、雷纹镇纸忆前尘
《惊蛰寄怀》里的\"微雷隐隐唤春苏\"让煜明想起书房抽屉里的雷纹镇纸。那是云老七十大寿时他送的礼物,青铜材质上刻着《易经》中的\"震卦\"纹路,云老收到后立刻在视频里展示:\"贤弟可知,这镇纸压的不是宣纸,是老夫这颗不服老的心!\"
\"冻土融开化雪濡,草色渐萌含翠愫。\"他摸出镇纸,指尖划过凹凸的雷纹,想起三年前那个艰难的春天。云老因眼疾住院,手术前一晚,他在微信里发去这首诗的草稿,特意将\"草色渐萌\"改为\"草色初萌\"。\"初字更有破土的劲头,\"他对着视频里戴着纱布的老人说,\"就像您总说的,哪怕只露出一点绿,也是春天的先声。\"云老隔着纱布笑出泪来,病房的白墙上映着他握着镇纸的手影,像株努力向阳的幼苗。
最动人心的是\"借取惊雷添意气,明朝奋步踏云衢\"。煜明记得云老出院后第一次提笔,手还微微发颤,却坚持要写这两句。老人说:\"人老了最怕心先老,好在有贤弟这样的知己,总能在雷声里听见春天的号角。\"
三、布谷声中话农诗
《惊蛰闲吟》的\"轻雷乍响醒眠虫\"将煜明的思绪拉回乡间。去年惊蛰,他陪云老回福建老家,清晨被布谷鸟的叫声唤醒,看见老人站在稻田边,白发被晨露沾湿,正对着远山吟诵:\"田间布谷催农事,林里新莺啭好朋。\"
\"您怎么对农事这么熟稔?\"煜明踩着湿泥走近,闻到泥土里混着青草的气息。云老弯腰拾起一截稻根:\"年轻时下乡插队,惊蛰一到,整个村子都像被雷惊醒了似的,牛铃、犁铧、锄头,比诗词里的平仄还热闹。\"说着从裤袋里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上面写着\"布谷声中话桑麻\",旁边画着简易的农具图。
\"闲观野色心尘净,静听檐声诗意丰。\"他们在老屋檐下躲雨,云老望着瓦当滴落的水珠,忽然指着远处的竹林:\"贤弟看那竹节上的水珠,多像'诗眼'在闪光。当年我在这儿喂猪,总把猪食桶当砚台,用树枝在泥地上写诗,没想到几十年后,竟真的写出了点名堂。\"
四、新莺啭处寄诗筒
今年惊蛰前一日,煜明收到一个特殊的快递——竹筒里装着泥土、柳芽,还有张泛黄的信纸。展开一看,是云老四十年前写的《惊蛰日记》:\"今日闻第一声雷,惊起灶间蟋蟀,忽忆少时读《诗经》'殷其雷,在南山之阳',竟泪湿衣襟。\"
\"这是老家灶台的土,\"附带的语音里,云老的声音带着哽咽,\"你说'林里新莺啭好朋',这土坷垃里说不定藏着当年听我吟诗的蟋蟀呢。\"煜明捧着竹筒,忽然看见泥土里混着几根银白的发丝,想起云老常说\"诗词是时光的虫鸣,总在某个节气里忽然振翅\"。
当晚,他用竹筒里的泥土种了株迎春,放在窗台。月光下,新抽的枝条像极了云老书法里的\"绿垂藤\",他摸出手机,给老人发去刚作的绝句:\"雷纹镇纸压春声,旧土新栽柳眼萌。莫笑诗筒装俗物,此中藏着少年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