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m白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8章 十香雅韵谱心笺,云麓词心录:白云着,zym白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一十八章 十香雅韵谱心笺
一、茶烟里的旧时光
谷雨时分,煜明在云麓阁中烹茶。青竹炉上,泉水正沸,他取过去年墨轩寄来的虎丘茶,见茶饼上印着细密的松针纹,忽闻檐下有人轻笑:\"玉盏盛来琥珀光,莫不是要独饮这春山?\"
抬眼望去,只见一位紫衫公子扶着雕花竹杖立在门边,腰间挂着个青瓷酒葫芦,正是三年前在州府衙门前结识的书吏沈砚秋。两人曾共抄商事卷宗,砚秋常以美酒换煜明的琴谱,此刻重逢,恍如隔世。
\"快些进来,新制的蒙顶甘露正要开汤。\"煜明忙起身添盏,注汤时手法轻旋,汤面泛起细密的白沫,如堆雪浮冰。砚秋凑近些,鼻尖微动:\"这'凤凰三点头'的技法,可是跟惠山寺的无相老僧学的?\"
茶过三巡,砚秋从袖中摸出一卷《茶经》残页,正是煜明当年所赠:\"前日整理旧物,见这页上有兄台批注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竟与我在蜀地亲见的竹爨煮茶法不谋而合。\"说着取出一支狼毫,在茶盏旁的宣纸上题下:\"清泉烹旧事,落叶煮新茶。\"
诗词融注:
\"竹炉沸雪试新芽,廿四桥边旧岁华。莫叹流光容易老,一杯春露浣尘沙。\"
——煜明《谷雨烹茶赠砚秋》
二、酒盏中的江湖意
入夏后,云麓山多雨。一日午后,暴雨突至,两人躲在半山亭中避雨。砚秋取下酒葫芦,拔开塞子,顿时有琥珀色的酒液漫出香气,混着雨中的草木清芬,别具一格。
\"这是我新酿的'松风露',用云麓山的松针、野菊和三年陈酿调制。\"砚秋斟酒入盏,酒液在天光下泛着金绿,\"去年在荆楚之地,听一位老游侠说,真正的好酒需得沾些江湖气。\"
煜明举杯轻嗅,忽觉酒香中似有剑气:\"闻此香,竟想起太白'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豪侠。\"话音未落,砚秋已拔剑出鞘,在亭中舞了个剑花。暴雨拍打亭角,剑光与雨丝相映,竟如碎玉飞溅。舞到酣处,他以剑鞘击节,朗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画面撷英:
雨水顺着亭檐织成珠帘,砚秋的紫衫被剑气带得猎猎作响,酒葫芦在石桌上轻轻摇晃,酒液顺着壶嘴流成一道细线,在青石板上洇出蜿蜒的纹路,宛如一幅未干的山水墨稿。煜明忽然取过砚台,以指为笔,在湿滑的石面上写下\"肝胆照江湖\"五字,墨色与雨水交融,竟成烟霞之色。
三、扇底藏春与秋
七夕前一日,煜明收到砚秋寄来的包裹。打开时但见流光溢彩——十二把缂丝团扇整齐排列,每把扇面上都绘着不同的节气景致:立春的柳芽、谷雨的茶田、霜降的枫香......最妙的是扇骨上刻着细小的诗行,竟是两人平日联句的断章。
\"记得去年中秋,你说'扇底风来疑是雨',我对'檐前月落未成霜'。\"砚秋附来的信中写道,\"今将这些句子刻在扇骨,待来年共赏二十四番花信风。\"
中元夜,两人在云麓阁中展扇赏玩。煜明执起绘有\"小满\"的扇子,见扇面上画着麦浪翻金,题着\"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忽然想起数月前砚秋为帮山民追回被侵占的茶园,在县衙熬夜查账的模样——那时他手中常握一把素绢扇,扇面上原是《兰亭序》摹本,后来被墨汁染得斑驳,倒成了别样的风骨。
情感共鸣:
\"世人皆道扇子是风月之物,\"砚秋轻摇绘有\"大雪\"的扇子,扇面上的踏雪寻梅图被烛光映得灵动,\"却不知它既能驱暑热,亦可藏春秋。就像你我相交,不为浮名虚利,只为这一份肝胆相照的清凉。\"煜明望着他眼中跳动的烛火,忽然明白,真正的友情正如这扇底的风,看似轻柔,却能穿透岁月的炎凉。
四、丝竹声里见真章
重阳过后,云麓山开始有了秋意。煜明在竹林中修补古琴,忽闻远处传来箫声,曲调竟是去年墨轩所奏的《鹤鸣九皋》变调。他循声而去,见砚秋倚着一棵老松,正用那支刻着\"莫逆\"的竹箫吹奏。
\"这箫声里缺了些松涛之意。\"煜明取出随身携带的玉笛,加入一段《风入松》的旋律。箫声清越如鹤唳云端,笛声悠扬似松针簌簌,两种声音在竹林间流转,惊起几只觅食的山雀,扑棱棱飞向缀满红果的枝头。
一曲终了,砚秋从怀中掏出一本《乐府杂录》:\"昨日读至'箫,参差象凤翼',忽然想起你说过,真正的丝竹之音当如山水相和。\"他指着书中关于\"嵇康刑场奏《广陵散》\"的批注,\"世人皆叹《广陵散》绝响,我却道,能得一人共赏,便不算辜负这妙音。\"
诗词点睛:
\"玉笛横吹竹露清,紫箫遥和鹤云轻。何须更问浮生事,一弄松风万壑鸣。\"
——砚秋《竹林听琴笛》
五、墨砚深处有乾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