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组建天雄军
兰兰66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9章 组建天雄军,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兰兰666,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时间,此酒声名远扬。
人们发现,它不仅能饮用,还具有杀菌功效。
酒坊门前顿时热闹非凡。
见此情景,朱慈烺心中甚慰。
大明国库空虚,朱慈烺虽处死多名亡国,抄没大量银两,但国库收入依旧有限。
如今战乱之际,商税难以征收,实属无奈。
大明所能收取的,仅限于已登记在册的商税。
而不知晓,在大明境内还有众多隐匿行商者,这是一笔巨大财富。
这些商税暂时无法征缴。
因大明尚未完全安定,仍有灾民、流民、叛匪及山贼作乱。
待百姓安居乐业,流寇绝迹,或许那时才能整顿市场。
在此之前,大明国库依旧空虚。
养兵、造铳、赈灾均需资金。
无论何事都离不开钱,总不能向那些贪婪的大臣伸手。
朱慈烺已榨尽其血,自然不能再如此。
于是,他萌生自己经商之意。
高度白酒不过是初次尝试,此事未曾告知他人,正如抄家时私自留存数千万两银子一般。
亡国身体渐愈,今日得闲上朝。
即使身体欠佳、未能临朝时日已久,朱慈烺每日仍会将朝中诸事详述一遍,这使得亡国并未与朝政完全脱节。
今日临朝,亡国注视辕门外,发现官员数量竟少了近半,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失落。
然而,官员锐减虽让大明暂时得以缓一口气,却也让亡国对此感到痛心疾首。
若那些缺席的官员皆为忠良之辈,大明也不至于面临如此困境。
“有何要奏?”亡国开口询问。
片刻犹豫后,一名小吏出列回禀:“启禀陛下,北疆战事外,无甚大事。”
“那便将琐事一一道来。”亡国指示。
随即,群臣上前陈情。
京师治安虽好,但再安宁之地也难免有事发生。
东家长短西家是非,民间纠纷难以裁决,更别说南城寡妇被窥探这类私密事件。
诸如此类之事,似乎总是不断。
若每日不过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亡国或许就能展颜欢笑了。
可惜,大明显然并非如此平静。
待这些琐事说完,朝会也接近尾声。
亡国说道:“若有其他事务,可前往乾清宫禀报,无事则散朝。”
当此次御前会议结束后,那位始终沉默的小吏,自始至终未曾发一言。
可以说,自朱慈烺整顿之后,朝堂虽未全然清明,但至少已无人公然亡国枉法。
只是,这件事,这位小吏不知是否该提及。
这名小吏名为郑春秋,其人如其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正气。
身为鸿胪寺五品官员,他的职责其实十分单纯,即在朝会期间维持礼仪秩序。
按理说,朝政本与他无关,但他今日有事欲报,却因职务在身,不敢贸然上奏。
怀着忐忑的心情,郑春秋返回鸿胪寺。
此时,一位老者依旧跪在地上。
见到郑春秋归来,老人忍不住颤抖着问道:“大人,您替我问问了吗?”
无奈之下,郑春秋只能答道:“老人家,非是我不愿帮忙,实在是这事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你还是去大理寺申诉吧,我们鸿胪寺对此无权处理。”
“我已经去过大理寺了,只有您肯收留我,实在是走投无路啊。”老人气息微弱,满是绝望地说道。
目睹此景,郑春秋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安慰。
他一次又一次地确认:“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陈员外害死了我的孩子,我去告官,地方官员相互包庇,可怜我的儿子,已经去世一个多月,却依然未能安葬。”
老人在那里抖得厉害,哭得泣不成声,悲痛欲绝地说着。
怎么办呢?
摆在郑春秋面前的问题很现实,他此刻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于是,他想起了孟娥。
“要不,你也试着拦下皇上……不过,最近皇上也不露面。”
最终,郑春秋也无计可施。
他不知道怎么办,只想逃避。
所以,他选择了逃避。
可是,那老人依旧在院子里跪着。
他低声道:“不是说如今的天下和以前不同了吗?不是说太子已将所有亡国污吏清除干净了吗?为何我还会遇到这种事呢。”
老人的自言自语,终于让郑春秋内心的挣扎达到了顶点。
他打开门,严肃地对老人说:“老人家,请稍等,这件事我一定上报!”
说完,他推开鸿胪寺的大门,大步离去。
他不知道,当老人听见这句话时,眼泪夺眶而出,他跪在郑春秋身后,叩头不止。
……
太原府的火器局,还有京城的火器局,都在加紧制造火铳。
然而,依旧供不应求。
如今的天雄军,在经历了一段裁撤和淘汰后,人数总算确定了下来。
因为在加入天雄军前,有一段犹豫期。
如果你觉得难以承受这样的训练,想要回去继续做一名府兵或农夫,朝廷会允许你离开,只需整理行装即可。
但是,一旦正式成为天雄军的一员,就无法随意退出了。
当然,大多数人并不怕吃苦。
毕竟,他们什么都吃过,进了天雄军,虽然作战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据说每天三顿饭都能吃到白面馍馍。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离开了,有些人实在受不了这里的训练,或者天生身体不好,都被劝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