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收割成果的时机
婉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章 收割成果的时机,八岁小娃,开局渔村赶海把全家宠上天,婉芸,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厂长看在眼里,这孩子有点意思。
厂长虽然走了,但是冯玉芬依旧不安,再次诚恳地向杨科长致歉。
杨国强本来是有点介意的,毕竟办公室是他工作的地方,里面有不少重要资料,随随便便就让人进来怎么行,尤其还有不懂事的小孩子。
不过进屋一看,他们既没有坐也没有乱碰东西,连宋海建也只是蹲在地上的。
杨国强心里这才消除芥蒂。
面上和颜悦色地说:“没关系,本就是我让爱民把你们带过来的。坐吧。”
得到房间主人的谅解,冯玉芬勉强定了定神。
可她委实不知道该怎么和一个科长搭话,便感激地道谢,然后老老实实地坐下,省得还要费口水和人家交流。
在冯玉芬僵硬地拉着海兰海生板正坐好之际,宋海建适时开口吸引杨科长的注意力,好让母亲能够自在些。
“杨科长,我刚刚和爱民哥聊天,听他说起厂里工人现在好像对食堂的伙食不太满意?”
杨国强也没料到他一开口,就提起了目前厂长和自己都头疼的问题。
这让杨国强有些好奇:“是,食堂的郑师傅把蒜蓉酱用在了其它地方,做出蒜蓉粉丝,本意是想让物尽其用,结果大受欢迎。”
“这原本也是好事,但工人们的嘴巴逐渐被养刁了,眼下都盼着食堂能够改变菜品,提高一下他们的饮食水平。”
其实这种想法也可以理解。
雨伞厂每月给工人发放定量票证,工人想吃饭,除了用粮票还要自己花钱买。
尽管食堂价格都很便宜——蒜蓉生蚝属于特例,因为它并不算是生活必需品——可花钱的东西,大家的期望值都会更高。
同样的价格,吃没滋味的糊弄肚子,和吃好吃的犒劳自己,任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而这时,宋海建忽然扭头看着母亲:“妈,还记得你和海兰过生日的时候,我弄的米皮吗?”
冷不防被点到,冯玉芬心里有点紧张:“记得。”
“妈,你觉得那次我蒸的米皮好吃不?”宋海建又问。
冯玉芬还没回话呢,海兰就迫不及待地抢答:“可好吃了!哥,你答应过我,过年还要做给我们吃的!”
“什么米皮?”杨国强来了兴致,以他对这个小子的了解,对方绝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这事儿。
冯玉芬此时镇定下来了,替儿子解释道:“是一种用米浆和猪肉、鸡蛋,还有青菜丝蒸出来的食物,蒸好后,海建用一个木铲子铲下来,米皮就会卷起,海建说,这个形状像是猪大肠,所以叫它肠粉。”
听着母亲的介绍,宋海建内心波澜不惊,因为这一天,他很早就在铺垫了。
母亲的生日是在七月初十。
但他并没有在去年母亲生日那天就做肠粉。
去年一年的时间,他只做了一件事:让母亲习惯他时不时冒出的“点子”。
他会突发奇想,先是学做豆腐,然后磨豆浆上瘾,总是熬豆浆喝。
接着他就提出来大米可不可以磨成浆?
米浆又能做出什么?
如此一步步的引导,直到今年七月初十,宋海建以给母亲准备为由,“折腾”出了肠粉。
由于他事事有铺垫,因此当他推出后世的食物时,周边的人便不会起疑。
而现在,正是宋海建收割成果的时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