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短暂的和平与战后规划
喜欢黄翅鱼的朱伯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章 短暂的和平与战后规划,姑父有力挺送小芳的背景故事,喜欢黄翅鱼的朱伯瑜,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岛军撤退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黑风山的沟沟坎坎。
压在头顶的乌云散了,空气里弥漫着劫后余生的松弛感,还有一股子泥土混合着淡淡硝烟的复杂味道。
林好站在刚清理出来的空地上,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心里难得地松快了些。
到处都是人,有的在加固被炮火轰塌的窝棚,有的在清理碎石瓦砾,更多的人在王大彪的吆喝下,吭哧吭哧地掩埋着战场上遗留的尸体,不管是敌人的还是自己人的。
“都他娘的给俺麻溜点!早点弄完,晚上好开庆功宴!”王大彪叉着腰,嗓门震天响,唾沫星子横飞,“大帅说了,缴获的粮食布匹,优先分给受损最严重的乡亲!”
这话一出,干活的百姓们眼睛都亮了,手上的力气也足了几分。
李墨涵捋着他那几根稀疏的山羊胡,站在林好身侧,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帅此举,深得民心啊。经此一役,我黑风寨声威更盛,百姓归心,此乃王道之基也!”
林好嘴角抽了抽,心想这不就是最基本的战后安抚嘛,怎么到你嘴里就上升到哲学高度了?
“墨涵先生,”林好清了清嗓子,“光发点东西还不够。我想着,趁现在鬼子缩回去了,咱们得干点实在的。”
他顿了顿,看向那些眼神里带着期盼,又有些麻木的百姓:“这黑风山地界,不少好地都荒着,或者被那些跑了的地主老财占着。我想……”
李墨涵眼睛一亮,抢先道:“大帅的意思是……效仿古之圣贤,行均田之策?”
“呃,差不多吧。”林好点头,“就是把那些无主的,还有地主老财的地,重新分给咱们寨子里没地或者地少的兄弟和乡亲们。有恒产者有恒心嘛,大家手里有地了,种起粮食来才更有劲头!”
他这话是用大白话喊出来的,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
周围干活的人动作都停了下来,难以置信地看着林好。
分地?
这可是祖祖辈辈都没敢想过的事!
短暂的寂静后,人群中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
“真的假的?大帅要把地分给咱们?”
“俺没听错吧?祖宗的地契都烧了,还能有地种?”
李墨涵适时站出来,提高了声音:“诸位乡亲静一静!大帅金口玉言,岂能有假?此乃‘耕者有其田’之大策,旨在让我黑风寨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力出!此乃千载难逢之机遇,尔等当感念大帅恩德,好生耕种,回报大帅!”
“哦!!”
“大帅万岁!”
“俺给大帅磕头了!”
压抑已久的激动瞬间爆发,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农直接跪在地上,朝着林好的方向砰砰磕头,泪流满面。
王大彪看着这场景,咧着大嘴直乐,看向林好的眼神里,崇拜又多了几分:“大帅!您这招真是绝了!比发多少粮食都管用!俺看谁以后还敢不服您!”
林好被这阵仗搞得有点不自在,赶紧摆手:“都起来,都起来!地分给你们,是让你们好好种的,不是让你们磕头的!眼下开春了,都赶紧动起来,把地给伺候好了,秋天才能有好收成!”
他指着远处一片刚开垦出来的坡地:“尤其是土豆!都给我往死里种!这玩意儿产量高,顶饿!”
土地改革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军民的热情。
春耕备耕的号角吹响,整个黑风山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和农场。
男人们扛着锄头,牵着牲口(有些还是从鬼子手里缴获的骡马),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
林好也没闲着,凭借着脑子里那些模糊的农业知识,再加上【万物皆可盘】时不时蹦出来的“土味灵感”,指导大家改良农具,比如把几把破锄头焊接起来,搞出个简易的“多铧犁”;又或者指导大家挖坑堆肥,利用人畜粪便、草木灰搞“土法复合肥”。
这些在林好看来自是常识的操作,落在李墨涵和百姓眼里,又是“神乎其技”了。
“大帅真乃神人也!连种地都懂这么多门道!”
“这土豆长得,肯定比去年好!”
农业搞得热火朝天,手工业也没落下。
林好鼓励大家利用山里的资源,开办小作坊。
破庙旁边搭起了简易的棚子,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那是铁匠在修理农具,甚至尝试仿制一些简单的武器零件。
妇女们则被组织起来纺线织布,虽然土布粗糙,但好歹能遮体御寒。
还有人尝试用山里的野果酿酒,用土法榨油,烧制陶罐……一切都显得原始而充满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