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广宗之殇
我是昆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5章 广宗之殇,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我是昆哥,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二弟,你我兄弟情深,如今大哥病重,广宗城危在旦夕。为兄知道你心系太平道,此时此刻,吾广宗城里唯有你能担此重任。”张角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充满了坚定。
张梁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兄长,小弟自知才疏学浅,恐难胜任此重任。广宗城内,敌我力量悬殊,继续抵抗只会让更多的人送死。”
刘昆也走上前来,诚恳地说道:“二叔,您的忠诚与勇气,我等皆看在眼里。但如今形势危急,请二叔接下这重任。”
张梁抬起头,看着兄长和刘昆,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推辞了。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兄长,侄女婿,既然如此,小弟就勉为其难,接下这重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尽我所能,带领大家与官军周旋到底。”
张角欣慰地点点头:“好,二弟,为兄相信你。你要记住,广宗城兄弟姐妹们的未来,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刘昆见张梁答应了,心中稍安。
随后,刘昆带着张角和张宁,趁着夜色秘密离开了广宗城,踏上了前往九原城的道路。
第二日,张梁果断发布了天公将军张角病逝的噩耗,毅然接过了黄巾军的指挥重任。
他深知下曲阳的三弟张宝已然靠不住了,广宗城是冀州黄巾军最后的堡垒,必须誓死坚守。
他站在城头,大声激励着黄巾军的士卒们:“兄弟们,天公将军虽已仙去,但我们的信念不能灭!为了太平道,为了天下老百姓的未来,我们要与官军血战到底!”
和以前的历史记载中的一样,天公将军张角病逝后,其弟张梁以“人公将军”之名接管了十多万黄巾军,以广宗城为核心构建最后防线。
面对朝廷数万汉军精锐的围困,张梁展现出惊人的军事韧性。
他命令人深挖壕沟、加固城墙,同时将城内的粮草物资集中储备。
甚至将数千辆辎重车沉入护城河,以应对长期围困。
八月中旬,皇甫嵩率领在大破东郡仓亭之战中取胜的数万官军来到了广宗城下,接过了董卓手中的兵权。
刚开始的时候,皇甫嵩凭借着数次大胜的余威,也朝广宗城发动了数次猛攻。
但城内黄巾军的顽强完全出乎皇甫嵩的预料,数次猛攻都未能成功。
于是,老谋深算的皇甫嵩采取了“闭营休士”的策略长达月余,每日仅派小股游骑袭扰黄巾军营地。
这种心理战术逐渐瓦解了黄巾军的斗志,张梁分出城中一部分黄巾军在城外扎营。
城内的士兵们开始在城头晒太阳、聊天,完全放松了警惕。
然而,皇甫嵩真正的杀招却在深夜酝酿。
某日深夜,皇甫嵩亲率精锐汉军“人衔枚马裹蹄”,于鸡鸣时分突袭黄巾军营地。
猝不及防的黄巾军在汉军火攻与步骑协同夹击下迅速崩溃。
张梁虽亲自领兵死战,但最终仍因寡不敌众战死阵中。
此战汉军斩首三万余级,溺毙河中者达五万余人,创下东汉开国以来最惨烈的战役记录。
战后,皇甫嵩命人掘开张角的坟墓,将其尸体剖棺戮尸,与张梁的首级一并传首洛阳。
值得一提的是,五万黄巾军士卒在败退时拒绝投降,选择“赴河而死”,用集体殉教的方式表达对太平道理想的终极忠诚。
此战意义深远,不仅终结了黄巾军在冀州的主力存在,更使皇甫嵩以“常胜将军”的威名震动朝野。
随后,他挥师北上,赶赴下曲阳去围剿最后张宝那最后一支黄巾军,誓要彻底终结河北战场的黄巾军。
这场战役暴露了黄巾军在军事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严重缺陷,也凸显了皇甫嵩“以逸待劳、奇袭制胜”的战术智慧,成为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