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酸枣会盟
我是昆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4章 酸枣会盟,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我是昆哥,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在兖州陈留郡的吾县正式起兵,率先举起了反抗董卓的大旗。
初平元年(190 年)正月,兖州东郡太守桥瑁伪造了三公的书信。
随后,派人将这些书信传往天下各地,送到了各州刺史、州牧以及太守们的手中。
书信中,详细罗列了董卓的种种暴行,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
控诉董卓把持朝政,倒行逆施,祸乱宫闱,肆意欺压、逼害皇帝陛下与满朝武公卿。
大汉危在旦夕,只能殷切期盼着正义之师能够挺身而出,解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桥瑁此举的目的就是号召天下豪杰、各路诸侯起兵,齐心协力讨伐这个祸国殃民的国贼董卓。
出身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袁家的渤海郡太守袁绍听到这消息后,立即在渤海郡起兵响应。
袁绍的举动,引发了天下诸侯的热烈响应。
当然,桥瑁伪造并送出的三公书信,也送到了刘昆的案头。
刘昆看着手中这封言辞恳切的书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熟悉历史走向,自然知道这次联合讨董只不过是天下世家大族玩的一场虎头蛇尾的闹剧。
但无论如何,他作为汉室宗亲,如今更是掌控两郡之地,不参与进来,如何说的过去?
于是,经过与军机处三巨头紧急商议之后,决定由刘昆率领一支太原人马参与其中。
关东各地方群雄以讨董为名起兵,共计十八路诸侯。
分别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泰山郡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太原郡太守刘昆、徐州刺史陶谦。
青州北海已经被如今的管亥占据,孔融仍然出任了泰山郡太守。
而西凉马腾已经归顺了种花部落,作为徐荣帐下副将征讨张掖、敦煌、西域去了,自然不可能作为一方诸侯参与进来了。
刘昆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率领一万人马参与了其中。
初平元年春,酸枣春寒料峭,却挡不住四方豪杰齐聚的热血沸腾。
十八路诸侯实力各不相同,各自率领本部精锐来了。
酸枣这个不大的中原小县,旌旗蔽日,战马嘶鸣,军营连绵数十里。
会盟高台之上,十八路诸侯分别落座。
韩馥抚须与身边人高谈阔论:\"董卓兵强马壮,洛阳防守森严。我等必须齐心协力,方能制胜。\"
刘岱与张邈低声商议着什么,二人目光交汇,似有默契。
桥瑁与王匡则在人群中言辞恳切,力陈董卓之恶,以鼓动人心。
孙坚虽是最后一刻赶来,却毫不怯场,昂首阔步立于其中,威风凛凛。
公孙瓒背后有三人紧紧跟随,其中一人大耳垂肩,手长过膝,丰神俊朗,正是刘备刘玄德。
刘昆与张扬两人同出并州一脉,加上曾经在丁原帐下共事,又共同与吕布公然决裂,交情不浅,自然聚在了一起。
河内郡太守王匡忽然长身而起,大声喊道:“诸位,且听某一言!”
正在交头接耳的诸侯们纷纷停止了彼此间的交谈,望向王匡,都想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而熟悉剧情的刘昆则冷笑了一声,此人正是袁氏故吏,充当袁绍小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