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只想吃喝玩乐逍遥一生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只想吃喝玩乐逍遥一生,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是出题者的思路太过独特,非常人所能揣测。
最后,官员们在为即将到来的乡试试子叹息之后,不得不硬着头皮签字确认。
这样一来,这份考卷便正式敲定。
自此以后,哪怕有一点点闲言碎语泄露出去,在场的所有人都将受到牵连。
一旦查明是谁出了差错,其全家都将面临严重后果。
国朝选贤的大典,怎能儿戏?
定下县试试题后,胡惟庸的任务已接近尾声。
按照流程,县试尚未进行,接下来还有府试与院试。
今年因恩科仓促启动,乡试将紧接院试展开。
这意味着通过县试的士子中,佼佼者可能要在年内连续闯过六道关口,方能金榜题名。
而目前仍在经历简单县试的士子,根本无法想象,今年遇见胡惟庸对他们而言是多么不幸。
考题确定后,胡惟庸的工作已完成了大半。
这时的他,在礼部已待得无趣。
天气晴朗、微风徐来,不去自家宅院钓鱼赏景,却一直窝在礼部看同僚忙碌,岂非违背初衷?
胡惟庸反思了自己的所谓“勤勉”后,痛定思痛,果断离开礼部,回到胡府闭门不出,重新过起悠闲生活。
只是,这次的情形和从前有所不同。
之前他刚受重伤,辞去丞相职务,闭门谢客,无人问津,门庭冷落。
对此,胡惟庸并不在意,反而过得悠然自在。
可现在再关门,情况就变了。
当下朝野上下尽知,当今天子在李善长与杨宪争夺恩科主考之职时,最终钦定的人选竟莫名其妙地成了赋闲在家的胡惟庸。
这对胡惟庸而言自是无妄之灾,可对旁人来说,这却只有一个意思。
胡惟庸备受圣宠啊!
这消息一出,之前对胡家避之不及的官员们又纷纷驾车带着厚礼前来拜访。
谁都不是傻子,这位并无过错,只是因病休养,却在皇帝心中留下极佳印象的前丞相,若就此断了联系,岂不是要后悔莫及?
尤其是那些过去与胡府交情尚可,但胡惟庸一卸任便疏远的人。
此刻真是懊悔到肠子发青。
还不赶紧借机重修旧好?
然而,待众人争先恐后赶到胡府门前时,却发现大门依旧紧闭,不见任何人影。
无论来者是谁,回应都是一句话。
“我家老爷身体尚未痊愈,加之礼部事务繁忙,实在疲惫不堪,需静养数日,还请见谅。”
普通访客或许可以理解,但不少亲眼见过这段时间胡惟庸在礼部忙碌情形的礼部官员,听罢这话差点吐出血来。
可又能如何呢?
无论是往昔还是如今,胡惟庸始终居高临下,稳坐,对周围人的奉承、诽谤、仰慕、嫉妒全然无视。
说到底,官场就是个名利场,哪里有风,这些人自然会随风而行。
至于胡惟庸嘛?
呵呵,不过是靠着某种系统苟且偷安、沉溺享乐之人罢了。
瞧,刚回府,看一眼天色,二话不说脱下官袍换上舒适的便服,提着钓竿直奔后院而去。
虽称不上高手,但他作为第一代钓鱼爱好者,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怎能错过?
依旧熟悉的布置:躺椅、茶几、点心、茶水……
加上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和略显潮湿的空气,胡惟庸长长舒了口气。
真舒服!
谁爱天天上班谁去吧。
终究不上班也是这点银子,去上班还是这点银子,关键这吝啬鬼朱元璋给的月钱,连胡大人家几天花销都不够。
这份差事既填不满物质的欲求,也满足不了精神的渴求,难怪胡惟庸如此厌烦。
胡惟庸垂钓许久,这次又是满载而归,在厨子眼中的神乎其技里端出一盘烤鱼,让所有人都觉得格外惬意。
夜晚降临,总算放松下来的胡惟庸决定明日不出门,再次召集起他那“胡府国风歌舞团”。
顿时,胡府后院里欢歌不断,轻盈的舞姿翩翩起舞,各种舞姿交织其中。
第二天清晨,从缠绕的玉臂间醒来后的胡惟庸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再这么下去,身体迟早要垮掉。
所以,必须锻炼。
而且,还要带着一群姬妾一起练才行,这样才能互相鼓励。
于是,在春日的暖阳下,胡惟庸蒙着眼睛带着姬妾们在后院花园里嬉戏,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嗯,确实是在锻炼!
------------
胡惟庸这位胡大老爷关门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但这场轰轰烈烈的恩科却没有结束。
县试、府试、院试构成了童生试。
考完这三场,才能成为秀才。
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不断筛选着明朝的读书人,只有那些真正聪慧、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在这时代的科举中脱颖而出。
三试之后,童子试终告一段落,拿到童生资格的所有士子,这才算正式成为读书人。
没有功名在身,哪怕你学问再好,也等于零,只能自称“略懂文墨”罢了!
不过,还没等他们享受通过层层考验的喜悦,新一轮的考试又要开始了。
乡试!
别看名字不起眼,甚至听起来不如县试威风。
但要在专门的贡院里由一省学政主持,闭门深考的专业考试。
可以说,从这里开始,士子们才真正步入科举的正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