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胆大的人了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章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胆大的人了,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论内情如何,总之这件事暂时是无法推行了。
毕竟,东宫择妃并非强抢民女,总需双方情愿才行。
正如胡惟庸所言,这已非两家或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私事,而是牵涉大明江山社稷!
想到这里,朱元璋顿感头痛不已。
唉,自己也是一时糊涂。
怎就认定了胡惟庸那倔强之人的女儿呢?
这下可好,事后如何向皇后和标儿交代,还真成了麻烦事!
(本章完)
------------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
若谈论的是国事,无论朱元璋和胡惟庸君臣二人如何不情愿,都不得不继续。
但如今涉及的是私事,且已陷入僵局,无法继续。
这场谈话自然也就结束了。
看着胡惟庸恭敬告退的身影,朱元璋久久沉默。
良久,他目光空洞地望向前方,问道:“胡惟庸可曾为他那侄女物色过人家?”
宋利虽知朱元璋并未看向自己,仍恭敬地躬身答道。
“回皇爷,据奴婢手下探查,……”
近期,胡家那位除了陪同胡大人前往寺庙上香以及出席皇后举办的宴会外,未曾有其他外出活动。
至于胡大人本人,同样鲜少露面,未见其与他人讨论子女联姻之事。
宋利将这些信息汇报给朱元璋后,朱元璋再次陷入了沉思。
有了这些信息,他心中稍感宽慰。
原本他还担忧胡惟庸已为胡馨月物色好了人家,因而看不上自己儿子。
若果真如此,不论旧日情谊还是功勋,朱元璋都将铭记胡惟庸的过失。
然而现在看来,胡惟庸之前的言辞似乎更为可信。
正当华盖殿内寂静无声之时,通报传来:“皇上,皇后娘娘求见!”
“哦?皇后?快请!”
“遵命!”
马皇后步入华盖殿,环顾四周后,惊讶地问道:“重八,惟庸何在?”
朱元璋脸色一沉:“他已经离开了!”
马皇后一愣:“走了?婚事谈妥了?”
朱元璋的面庞更加阴沉,不悦地哼了一声:“他觉得自家侄女配不上咱们家,我刚提起,他就回绝了!”
“啊!?”
马皇后显然未曾料到这样的局面,她先前甚至未曾考虑过这种可能性。
“那么,重八,惟庸是否是在谦虚?”
朱元璋不耐烦地摇了摇头:“不是,我又问了他一次,他仍然拒绝。”
“至少目前看来,他真的不希望他侄女嫁入我们家!”
说到这里,夫妻二人陷入了沉默。
原本一件势在必得的事情,在他们意想不到的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接下来如何应对,他们需要深思熟虑。
朱元璋夫妇的烦恼与感慨,与胡惟庸并无关系。
此时,他已回到自家府邸。
坐在书房中,胡惟庸手捧一杯热茶,开始回顾今日的言行举止。
然而,越想越觉得头疼。
哎呀,今天确实有些冲动了。
毕竟,如果胡馨月嫁给朱标,未来自己无疑会更加安稳无忧。
然而,自己却因为不愿让小姑娘将来守寡,竟然真的拒绝了朱元璋的提议。
这一举动,实在与平日的自己大相径庭。
以往的自己,总是千方百计地远离朱元璋,或是尽量低调行事,努力维持良好的关系。
可今天呢?
自己不仅直接回绝了朱元璋的建议,让他有些难堪。
更重要的是,按照自己一贯自私、谨慎的作风,本应毫不犹豫地接受老朱的联姻提议。
那才最符合自己的性格。
结果……
唉,说起来真是令人感慨。
不过,换个角度想,走到这一步,小侄女的命运已经与过去截然不同。
历史上,她曾因李善长的案子而早早离世。
如今,却差点成为太子妃。
从这一点来看,自己的出现确实改变了胡氏一族的命运。
想到这里,胡惟庸微微一笑,轻抿一口茶,感受着温热的茶水从口腔缓缓流入胸腹。
以后胡馨月的路,就让她自己去琢磨吧。
无论是嫁给普通人,还是在家做个老姑娘,都无所谓。
只要她平安、快乐,就够了。
想通这一点,胡惟庸长叹一声。
罢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能为胡馨月做的,也就这些了!
抛开今日的烦心事,胡惟庸看着略显空荡的书房,目光渐渐放空,慢慢品着茶。
可平日里最能让他静下心来的书房,今天却不知为何,反而让他感到心浮气躁。
他放下茶碗,随手拿起一本从书坊买来的话本。
可看了不到三页,便随手丢在一旁。
不行,还是烦躁!
胡惟庸总觉得今天在皇宫里与朱元璋的那番正面交锋,太过惊险。
当时并不觉得,可如今离开皇宫,安稳下来,反倒感到后怕。
这种感觉让胡惟庸觉得一股邪火直冲脑门。
想到这里,胡惟庸干脆一摆手,直接溜出了府。
如今的胡大老爷,终于想起自己是个有外室的时髦人士了。
家里待得不开心,那就去外室那里找点乐子吧。
路过那座如诗般的小院,刚踏入门口,便被闻声而来的如诗紧紧抱住。
“老爷,您来了!”
“嗯,有点疲惫,到你这儿来放松一下。”
胡惟庸从未向如诗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自然也不会将内心的状况全盘托出。
然而,如诗自小在青楼长大,早已练就了一双洞察人情的慧眼,见惯了世间百态。
因此,她只需一眼,便察觉到自家老爷多半是遇到了烦心事。
否则,他不会表现得如此无精打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