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水上电报
金沙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章 水上电报,老婆同意了交换男人心态,金沙沄,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水电报?”众人听到这个新鲜的名词,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显然对这个想法感到十分好奇。
王军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我们可以组织木工们用推刨子将木板刨成一尺见方的大小,然后准备几千块这样的木板。接下来,在每一块木板上都工工整整地写上抗日救国十大政纲和一些鼓舞人心的标语口号,比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等等。写好之后,再给这些木板涂上桐油,让它们充分吸收桐油,然后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或者烘干。”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等木板完全干燥后,我们就把这些木板全部投入到江水中。由于江水是向东流淌的,这些木板就会顺着江水的流向一直往东飘去,直到它们飘到白区。这样一来,沿途的群众只要看到江面上飘着的木板,就会好奇地捞起来查看。当他们看到木板上的抗日宣传内容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众人听了王军长的解释,顿时眼前一亮,纷纷点头称赞。这个办法真是太巧妙了!它既能够巧妙地避开敌人的封锁,又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将抗日的声音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抗日救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于是,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木工们日夜赶工,推刨出了几千块木板。每一块木板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信念,他们精心地在上面刻写着抗日救国十大政纲,以及那些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倾注了他们对抗日事业的热情和决心。随后,工人们开始了一项细致的工作——涂上桐油并将木板烘干。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桐油可以使木板具有防水性能,从而确保它们能够在水中长时间漂浮。
又到夕阳西下万山红遍之时,紧张的劳作仍在进行。赵怀中手提笔墨,专注地辅导着那些正在制作水电报的人。他的指导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以确保水电报的质量和准确性。与此同时,肖英和大姐也没有闲着。她们站在木板前,认真地书写着标语,制作着“水电报”。每一个字都写得工整有力,充满了对抗日救国的热情和决心。
就在这时,王首芝急匆匆地赶来找肖英。他的手中提着一个小口袋,略显羞涩地走到肖英面前,将口袋递给她,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肖英接过口袋,感受到了王首芝的腼腆。她也不禁有些脸红,轻声问道:“这是什么呀?”大姐见状,好奇地凑过来,笑着问:“小王来了,拿的什么啊?”
王首芝挠了挠头,回答道:“一点大米,可以熬点稀饭。”大姐眼睛一亮,惊喜地说:“这可是好东西啊!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呢?”王首芝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如实回答:“我们昨晚到对河敌人的粮仓去拿的。”
大姐听后,惊讶地叫道:“哎哟,你们胆子可真大啊!打仗了没有?”
“打了,我们万幸没有伤亡。打死了十几个白狗子,从粮仓里背出了几十袋小粮包!敌人的增援大部队就来了,我们只好赶紧撤退。回到营里,大家一清点,发现总共才缴获了 200 多斤大米。营里每个人都分了一点。实在不好意思,只有这么一点点尝尝了。”王首芝双手来回搓搓,还腼腆地笑了笑。
“真的很不容易啊,你们已经很了不起啦!”肖英接过大米,感激地说道,“这天都快黑了,真是太感谢你了。你也早点回去吧,我们还要去发水电报呢。”
“啥?水电报?”王首芝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好奇地问道,“这是啥玩意儿啊?”
肖英指了指旁边制作好的那些木板标语牌,笑着解释道:“就是把这些木板标语牌扔到江水里,让江水把它们冲到下游去,这样下游的广大群众就能看到啦!”
王首芝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主意真不错呢!我回去也可以做一些这样的水电报来发呀!”
夜晚,月色如水,柔和地洒在青衣江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宛如银盘上的碎银。雄国兵、姜亭富和抗日救国会的人员们,静静地站在江边,他们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坚定。
一块块木板,被小心翼翼地放入江水中。这些木板承载着红军抗日救国的主张,它们仿佛是一群无声的使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随着江水缓缓向东飘去。
江水奔腾不息,木板在水面上起伏,仿佛是在与江水共舞。它们时而被浪花淹没,时而又重新浮出水面,继续前行。几十里、几百里以外的地方,白区的群众们正在江边劳作、休憩。突然,他们的目光被江面上漂浮而来的木板所吸引。
人们好奇地走近江边,捞起木板。木板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一行行醒目的抗日救国宣传标语展现在眼前。这些标语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人们的内心,激起了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群众们议论纷纷,有的激动地高呼口号,有的则默默地凝视着标语,陷入沉思。这些木板的到来,让他们了解到了红军的抗日主张,也让他们意识到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有的群众看完后,情绪异常激动,他们手捧着木板,像是捧着一件稀世珍宝一般,迫不及待地将其展示给身边的人看。他们的声音因兴奋而略微颤抖,口中不断念叨着:“红军在积极抗日啊,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仿佛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写在木板上,更像是刻在了他们的心上。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默默收藏起这些木板,他们将其小心翼翼地放在怀里,或是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