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蓬莱劫
轩辕靖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章 蓬莱劫,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轩辕靖翔,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蓬莱海域的异变在巳时初刻降临。三座磁山从海底升起,顶部的青铜浑天仪组成等边三角,将三百隋舰护在中央。宇文氏旗舰射出的希腊火在半空静止,形成诡异的火焰穹顶。上官婉儿的鲛珠在额间亮起,她望着浑天仪上的二十八宿刻度,突然明白这是宇文恺当年为隋炀帝打造的\"浑天锁\"——用归墟磁山锁住时空的禁阵。
\"需要用我的血,重排星轨。\"她拔出腰间短刀,白发在海风中纷纷扬扬,如同初雪。李琰想要阻拦,却见她指尖已在甲板画出星图,每一笔都带着鲛珠的蓝光:\"当年在白马寺,我用鲛珠保住残魂,现在该物归原主了。\"
鲜血滴在\"天枢\"星位的瞬间,磁山突然发出哀鸣。静止的希腊火开始倒卷,如逆流的星河扑向隋舰。李琰趁机率领水鬼潜入敌阵,龙渊剑劈开\"沧海月\"的舱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握剑的手剧烈颤抖——青铜棺中躺着的,竟是三十岁模样的杨妃,面容与他记忆中母亲的画像分毫不差,只是眉间多了道浑天纹。
\"琰儿......\"杨妃的声音像从极远处传来,她手中的玉镯突然化作冰蛇,咬住李琰手腕。记忆如冰窟崩塌般涌来:武德九年,骊山脚下,李世民抱着襁褓中的双生子,对宇文恺说:\"龙纹子留李唐,蝶印子归宇文,从此两不相欠。\"而襁褓中肩头有龙纹胎记的,正是他自己——李琰,本该是李唐的嫡长子,却被父亲送给宇文氏作为制衡的棋子。
长安的地动山摇传到蓬莱时,假李治正在疯狂大笑。他高举的传国玉玺突然迸裂,九块碎片在空中组成骊山地宫的星图。上官婉儿望着即将消散的鲛珠,突然想起慕容雪冰雕中看到的画面:李世民临终前,将真正的遗诏封入地宫,上面写着\"朕之子嗣,唯琰尔\"——因为只有李琰,才是同时拥有李唐龙纹与宇文蝶印的双生儿,才能同时驾驭玄甲军与人傀阵。
\"让我来。\"她轻声说,白发突然无风自动,缠住所有玉玺残片。阿黛尔在归墟传来的海啸声中,将最后一片鲛鳞嵌入她心口:\"带着我的鲛珠,去见真正的天命。\"海水突然倒灌入地宫,李琰眼睁睁看着上官婉儿的身影与星图重合,化作一道蓝光射向骊山。
当朝阳穿透云海时,蓬莱海域的隋舰残骸已被海啸洗净。裴九娘在碎木中发现半块青铜碑,上面刻着\"开元二十九年\"——那是比当前时间晚五十年的年号。李琰摸着碑上的浑天纹,突然想起杨妃在冰蛇记忆中说的最后一句话:\"当年你父皇把你交给我时,说过一句话:'琰儿的血,能同时打开两扇门。'\"
慕容雪的银枪突然发出清鸣,枪杆上的冰龙纹章指向西北——骊山方向。阿黛尔的鲛尾已完全鳞化,她浮在海面,望着李琰的眼神带着释然:\"去吧,归墟的磁山已经为你让开道路。记住,地宫的玄武门,需要用你的血,同时按在龙纹与蝶印的凹槽上。\"
李琰站在\"镇海龙\"的甲板,望着逐渐消散的七彩光晕,掌心的璇玑印与肩窝的胎记同时发烫。裴九娘替他整理甲胄,发现他后背的《山河社稷图》刺青,不知何时已与骊山的星图完全重合。远处,上官婉儿的虚影出现在云层中,青丝如瀑,额间鲛鳞闪烁,她抬手一指,骊山方向的天际线,正裂开一道青铜光芒。
\"玄甲军,随我归乡。\"李琰的声音混着海风,却清晰地传入每艘唐舰。三百艘战船同时转向,船头的玄甲纹章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如同当年天策府的荣光从未熄灭。
蓬莱的海浪拍打着青铜碑,将\"开元二十九年\"的字迹渐渐淹没。没有人知道,这块来自地宫的石碑,究竟预示着李琰的胜利,还是另一场更大的劫数。但此刻,在所有人的眼中,那个肩嵌蝶印、手握冰髓银枪的少年将军,正带着解开三朝谜团的钥匙,驶向骊山地宫的玄武门——那里沉睡着真正的遗诏,真正的血脉,以及真正的,属于他的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